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历史

司马光砸缸家喻户晓,你知道他救的小孩是谁吗?老师为什么不讲?

2023-02-04 13:39:56
A+ A-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元末·阿鲁图《宋史》

从古至今,见义勇为之事有许多。其一为"漂母饭信,非为报也"。传说,在外流荡的韩信曾在一座城下钓鱼,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找不到可以吃饭的地方,感到饥肠辘辘。恰好这个时候河边有一群老妇人正在洗衣服,有位老妇人看见这个青年非常饥饿的样子,引发她的恻隐之心,想着自己的家境虽不富裕,但还是能让青年吃上几口热乎饭菜。于是她接连十几天都把自己的饭菜亲自拿给韩信吃,韩信接过时心里万分感动,非常感谢老妇人的慈爱之心,发誓日后一定要重谢这个老人。老人听后非常生气地说道:"我不过是可怜你,才会给你饭吃,从未指望你报答我,你以后需要做的是,大丈夫要自己养活自己"。


(资料图)

其二为"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被发配孟州之时,遇到孟州小管营施恩,施恩在孟地开了个"快活林"酒家,没料到却被蒋门神夺走,武松因为施恩以前的知遇之恩,就到快活林去闹事,几拳就将蒋门神打倒,蒋门神被迫归还强抢而来的"快活林"酒家。除开这些,当然更为流传的故事--"司马光砸缸",描写的是一个少年见义勇为、勇救伙伴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讲述一群小孩子在假山旁边玩耍,被假山旁边的大水缸给吸引,无奈水缸太高,有一个小孩就想爬上假山去瞧瞧大水缸里有什么,却失足跌落水中,被水淹没,见到这个景象,其他的小孩子全都被吓跑,唯独司马光一人在认真思考救人之法,想到办法后的他,当机立断拿石头砸开缸,水从而流出,小孩才得以活命。这个故事极为形象的展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司马光砸缸家喻户晓,他救的小孩是谁?老师为什么不讲?

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他的父亲是是皇室藏书阁中极其重要的学士,他对司马光一生的品行,学问,为官之道都有着巨大影响。司马光不仅聪慧好学,七岁就可以熟记并且理清《左氏春秋》的脉络,而且他还具备诸多优良的品格,他一生低调淡泊,小时候会因为害羞而脱掉长辈给他穿的华美衣裳;在自己官拜宰相时,让家里的老仆称他为秀才而非大相公;他诚实守信,在家里卖马的时候,他的马儿在夏季曾患肺病,他也叮嘱管家如实告诉买主;他一生与妻子相濡以沫,婚后三十余年,妻子仍然无所出,他也坚持履行"一世一双人"的承诺。

在身居高位的父亲的影响帮助下,司马光早期的仕途顺风顺水,多次受到皇帝的嘉奖赞赏;但司马光为官期间并非一直如鱼得水,因反对熙丰变法,司马光多次在宋神宗面前,与主张变法的王安石争吵,无奈宋神宗选择支持王安石,司马光只得悻悻而归。失败后的司马光渐渐放下心中的江山社稷,不愿继续为政,遂拒绝朝廷为其安排的职位,自选退居洛阳。宋神宗驾崩之后,司马光重新回朝,被朝廷授予各类官职,让其主持朝政,掌权后的他第一时间废除熙丰变法的诸多内容。

他一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他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在逝世之后被追封为太傅,赐名范文正公。去世后,他的灵柩被送往夏县途中,沿途的人们纷纷罢市,前往凭吊,百姓们扶老携幼,街巷号哭,个个悲痛欲绝诚,似痛失自己的亲人。从这以后,全国各地形成一个传统,每个人的家中必挂一幅司马光的画像,吃饭前一定要先祭祀他。司马光一生为民做事,刚正不阿,被百姓深深爱戴。

据史料记载,司马光砸缸所救的那姓上官,名尚光,他的家族是旧时的名门望族,在光山县拥有较高的地位与话语权。那时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被调到光山县做官,结识上官一族,并因其族势力庞大,便和之多多交好,两家从那时便有一定的交情,司马光因此和上官尚光就成为了儿时的玩伴。

在司马光机智砸缸,勇救上官尚光一命之后,上官家族在家谱里专门详细记载了此事,待上官尚光成年后,在居住的城西龙堤南坡建亭曰"感恩亭",用来纪念司马光的救命之恩。上官尚光长大后,经过科举入朝为官,始终是司马光的坚定支持者。在熙丰变法期间,司马光与王安石持有不同的政治意见,王安石是极力主张变法的,所以司马光几度上书反对新法,而当时执政的宋神宗非常信任和器重王安石,司马光所在一派自然而然被朝廷弃用。哪怕是在那样艰难的局面,上官尚光也始终与司马光持一样的意见,在司马光饱受朝廷其他官员排挤的时候,也一直站在他身后。从救命之情到一生友谊,司马光与上官尚光的一生之交可谓典范。

为何提及司马光砸缸故事的时候,只会想到救人的司马光,而忽略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呢?首先得知道,如果要保证故事的广泛传播性,就得抓住故事的核心内容。针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它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讲述在自己的玩伴落水之后,司马光表现很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想出砸缸的办法,从而拯救了自己朋友的故事。它被广泛传播的原因,在于通过它能告诉小朋友:在面对问题时要保持镇定,通过智慧解决问题。

其次对于被救出的上官尚光,历史上还是有记载的,只不过因为司马光一生官至宰相,还花15年的时间编撰了一本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个光环满身的人。与司马光相比,上官尚光就显得普通很多。另外,从砸缸事件的故事性来说,如果强行插入被救之人上官尚光的名字及他的人生事迹简介,可能会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故事的受众是还无法辨别是非对错,一张白纸般单纯的孩们,被救之人的名字和事迹等相关信息,就显得没那么重要,这些也就是老师们不会刻意提及上官尚光名字的原因。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了解司马光的一把钥匙,至于故事只讲司马光而不提上官尚光,并不是刻意隐瞒,只是没有必要。

司马光一生在政治,文学,家庭各个方面,皆受世人极高评价。窥其一生满满的成就,发觉其救人事件也许他一生建树中最微不足道的部分,但却流传甚广。除开教育所需,也有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导致而成,现当下见义勇为之风与古时对比,似有退步之势。

责任编辑:bH_063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