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百问百答#
再小的孩子,都会想要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
好的父母,都懂得维护孩子的面子,让孩子学会自尊、自信和自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 | 枫子最近,看了一位爸爸的悔悟。
他的儿子原本自律上进,成绩优异,初一时,还取得了全区第二的好成绩。
在体育方面,儿子也很优秀,运动会上,还跑了全校第一。
可就是这么一个阳光向上的孩子,却在初三时退学在家,每天把自己关在屋里,躺在床上打游戏,自暴自弃。
整整一年半,男孩在最好的时光里,荒废了学业,也荒废了自己的未来。
没考上高中,又没有一技之长,男孩最后只能早早出来打工。
男孩为何会突然堕落至此呢?
原来,男孩在初三时迷上了游戏,还经常逃学去网吧,爸爸在网吧没有堵到他,便想着去学校堵。
来到教室,爸爸看到男孩一脸疲惫不堪,心想他肯定又是打游戏熬夜了,火气蹭的一下便上来,猛的一脚就把男孩踢倒在讲台上。
当着全班同学老师的面出丑,无异于被扒光衣服示众一样难堪。
自此,自觉丢脸的男孩,再也不肯再踏进学校一步。
事到如今,爸爸无比懊悔:
“如果可以回到从前,我一定不去踢他,忍一忍我这个暴脾气,和他好好地谈心,他会听进去的,等他叛逆期一过,一切都会好的。”可惜,人生没有如果,爸爸一脚踹下去的那一刻,男孩就已经“死了”。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想要摧毁一个孩子,就当众出他的丑,当着外人的面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大庭广众,当众被辱,颜面无存,对孩子来说无异于是一种“精神谋杀”。
不给孩子留面子
就是否认他的价值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
男孩因为没写作业,被妈妈当着一大家人的面打了一顿,还被罚站反省。
角落里,男孩面无表情地站着,默默掉眼泪。
弟弟调皮,拿了个大不锈钢盆给哥哥接眼泪,还笑做一团。
一旁的爸爸,不仅没有阻止,反而跟着大笑。
其他的人觉得有趣,更是拿出手机拍视频发网上。
男孩在哭,家人却在笑。
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男孩的自尊碎了一地。
生活中,很多父母习惯性通过羞辱孩子,让孩子“长记性”,让孩子知耻而后勇。
却不知,孩子从5岁开始,就会考虑到别人如何看他们,并建立自己的形象和尊严。
不给孩子留面子,只会让孩子颜面扫地的同时,自尊受损,感受不到自我价值。
在知乎上看过一位网友@橙小橙的分享。
一直以来,她的妈妈都信奉“人前教子”的古训。
出门在外,妈妈总是不分场合地骂她,在地铁,在马路上,在很多人的商场里……
贬低的话语伴随着嘲讽的语气,加上路人有意无意的眼神,那种崩溃和无地自容的感觉,她至今想起来都难受。
最让她难堪的是,即便是上学的路上,妈妈也总是在批评她,教育她,这让她在班上一度抬不起头来。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亲戚聚会,别人都在夸自家小孩,只有妈妈说她成绩不行,性格也不好,还总拿她和表姐比较。
她在边上忍不住辩解:“我昨天语文还考了第一,你就不能夸夸我吗?”
结果妈妈却一盆冷水浇下来:“你好意思说,你怎么不说数学总是不及格呢!”
妈妈的话,就像一把把利剑直戳她的心窝,把她的尊严削刮的一点不剩。
那一刻,她特别想死:“我这辈子废了,把命还给你们,你们再生一个优秀的吧!”
香港情绪管理专家李中莹老师说:一个人维持生存的基本原动力,是他的“自我价值”。
简单地说,就是自信、自爱和自尊。
羞耻感是最快扼杀价值感的东西。
越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毫无忌惮地贬低,训斥,撕裂孩子的面子,事实上就越剥夺了孩子向上的力量。
就像作家毕淑敏说的:
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父母身上确认自己的存在。 如果连最亲的人,都不顾孩子的尊严,否定孩子的价值,那么孩子是无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义的。父母眼里没有孩子的尊严,孩子心里就没有自己的存在价值。
维护孩子的自尊
就是保护孩子的成长动力
著名作家席慕蓉小时候成绩并不好。
有一次,席慕蓉考试考了35名,她害怕妈妈责备,便偷偷将成绩单修改成了第5名。
由于成绩单上涂改的痕迹很明显,她已经预感到了妈妈的批评。
不曾想,妈妈看了成绩以后,不但没有发火,还温和地说:
“老师怎么这么不小心,把成绩单弄得这么脏,有些都看不清了。你明天问一下老师,再把成绩告诉妈妈。”席慕蓉一下子就明白了妈妈的“装糊涂”,立马为自己的“小聪明”而感到羞愧。
她特别感激妈妈维护了她的自尊,于是,席慕蓉不仅主动承认了错误,还下定决心努力学习。
真正为孩子好的父母,不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糟。
父母有意保护孩子的面子,孩子就会因为父母的爱护,而感觉到尊重,自发地想要成为更好的人。
曾看过一位博主的自述。
他初二时叛逆得厉害,上课看小说,逃学,上网吧,打架,样样都有份。
有一次,他因为参与群架,打伤了一个同学,被学校处罚每天写一封检讨书,连续一月在红旗下读出来。
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最强,这样的处罚,无疑是最诛心的。
为了让校长能从轻处罚,他亲眼看到,父亲突然“扑通”一声跪下,流着泪说:
“校长,您就看在我这张老脸的份上,换个处罚吧,让他在全校师生面前出丑,就是毁了他啊,他以后还怎么能抬起头来读书……”他被深深触动,为了他的面子,父亲竟然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
那一刻,他在心里暗下决定:我一定要把父亲的体面挣回来。
之后,他不再流连网吧,而是每天努力学习,最后考上了重点高中,现在在211大学读研。
父亲在人前保全了他的尊严,他用实际行动回馈了父亲的维护。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给孩子面子,不是不教育,也不是不讲原则地袒护,而是要在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方式去教育。
当孩子的面子被顾全,“里子”被照顾到,他才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走向美好的明天。
给足面子
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说过:“让孩子失去自尊的方式有千百种,可要替孩子重建自尊,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
好的父母,都懂得先维护孩子的颜面,再来谈教育。
1. 用关门教育代替人前教子
育儿专家李玫瑾说过,教育孩子时,最好不要有第三个人在现场。
这不是袒护和包庇,这是教育的底线。
错误不一定非要摆在台面上解决,等和孩子单独相处时,再批评或讲道理,都不迟。
著名文学家胡适的母亲,就从来不会人前训子。
每次胡适做错事,母亲再气也不会当众骂他一句、打他一下,而是关起门来责罚。
因为在母亲看来,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更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是啊,好的教育,都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
父母越是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孩子越看重自己的名誉,越会小心维护好评。
2. 用耐心沟通代替严厉训斥
网友@blue是一名小学教师,班上一位学生的家长曾向她求助,说孩子太差了,该怎么办?
这位老师强调:父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当孩子遇到困难,不应一味指责,而应该帮助他们。
担心家长用词伤害到孩子自尊,老师还写了一段话让家长照着读:
“我在群里看到你的分数了,你肯定也很难过吧。今天改错改累没有?手痛不痛?(共情孩子) 这段时间复习任务重,你如果累了就跟我说,看我有什么可以帮你的。(给予支持) 张老师说明天要考词三,如果你今天把资料拿出来,用她说的方法记,我相信你明天一定能有进步的……(提出方法)第二次考试,孩子的成绩就从72分进步到了98分。
父母给予用心和耐心,孩子才会报以感激和努力。
3. 用当众肯定代替当众否定
很多家长有个坏习惯:以谦虚之名,否定孩子。
但其实,真正有效的做法应该是:“公开表扬,私下批评。”
所以,如果别人对孩子的称赞是事实而不是吹嘘的话,不妨趁着这个机会,大大方方地表达对他的肯定。
比如,有人夸孩子懂事,有礼貌,可以回应:“谢谢!孩子从小就很懂事。”
有人夸孩子优秀,成绩好,可以回复:“他比较自觉,是个努力的孩子。”
有人夸孩子大方开朗,好性格,可以回应:“他很喜欢交朋友,乐意帮助他人。”
父母给予的正面肯定,带给孩子的,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转化为“内在的前行力量”,变成孩子认可自己价值的底气和越变越优秀的养分。
《正面管教》一书说: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孩子,不是被骂醒的,而是被唤醒的。
父母给孩子尊重,他才有自尊。
父母给孩子肯定,他才有自信。
父母给孩子关爱,他才能自爱。
那些不足也好,犯错也罢,促使孩子改变的,从来不是内心感到的羞耻,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
点个“赞吧”,愿父母们都能克制情绪,耐心跟孩子沟通,给孩子留一份“体面”,让孩子在人生路上一路披荆斩棘,向阳而生。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