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咸丰皇帝在位期间所犯的3大错误,让清朝走上了不归路
咸丰皇帝对于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他是清朝的第9位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个通过秘密立储的皇帝。众所周知,清朝共有12位皇帝,而咸丰皇帝是除了宣统皇帝溥仪之外,执政时间最短的皇帝,在位仅11年,年号"咸丰"所代指的含义是"让天下百姓都丰衣足食",但这不过也只是个幻想。
咸丰皇帝在执政期间,已经面临内忧外患,所以不仅没有扭转大清的颓势,反而是加速了清朝灭亡的脚步,所以也有后人称:他做皇帝就是历史的一个误会。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咸丰皇帝在位期间所犯的3大错误,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后人会说咸丰做皇帝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了,也正是因为这3大错误,让清朝走上了不归路。
(相关资料图)
错误一 咸丰"坐错了"皇位
我们都知道道光皇帝一共有9个儿子,前三个孩子离世都比较早。而第四个孩子就是爱新觉罗·奕詝,也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咸丰皇帝。在1846年时,65岁的道光皇帝已经开始考虑立嗣的问题了,而当时四儿子爱新觉罗·奕詝16岁,六子奕訢15岁,其他儿子年龄都不超过10岁,所以当时能够竞争帝位的只有四子和六子。
四子奕詝在年幼的时候曾经坠马受过伤,所以他身体也留下了残疾,行动也比较不便,但是他却是众多皇子之中年龄最大的。反之奕訢虽然相比年少,但是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资质都是比较好的,可以说是能文能武,所以以现在大多数人的想法一定是六子奕訢成为太子。那么为什么却是四子即位呢?其实啊,并不是奕詝想要当上皇帝,这一切都是道光皇帝的安排,因为选太子时道光皇帝非常看重"德才兼备",但是他又比较重视"德",所以便使得咸丰"坐错了"皇位。
即位后问题便凸显了出来,奕詝在遇到大事时并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缺乏谋略和胆识,而他的皇第奕訢却是非常有能力,所以,种种迹象表明,道光皇帝最后立奕詝为皇帝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错误二 即位后面对列强侵略,不顾国家和民族利益
上文也提到了咸丰皇帝一上台就已经面临着"内忧外患"了,1853年也就是咸丰三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了南京,战火已经遍布14个省,清政府历时14年才将太平天国平定,但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清政府已经元气大伤。
后来,到了咸丰八年也就是1858年,清廷遭遇了英法等联军的侵略,咸丰皇帝不仅没有组织军队反抗,反而是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此时沙俄也感觉有天有"甜头",便使用武力强迫清廷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
一年过后,英法联军想再次掠夺,不过此次遭遇到了清军的奋力抵抗,咸丰皇帝看到清军获胜,便立即毁掉了《天津条约》,还在圆明园庆祝他的30大寿,不过这也引发了英法联军的报复,导致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面对列强侵略时,咸丰皇帝似乎被列强吓破了胆,不仅没有"天子据守国门",反而是慌忙逃离了京师。这也使联军进入北京后,烧杀抢掠,圆明园也被洗劫一空。不仅如此,咸丰帝还要求大臣像列强妥协,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失去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简直是民族的奇耻大辱,所以,这也是咸丰帝所犯的第二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