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历史

【全球新视野】只是重文抑武?不,从多角度入手,解读宋代为何会国富而兵弱?

2022-09-30 20:44:00
A+ A-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宋太祖赵匡胤原为后周大将,在一次行军途中下属为其"黄袍加身"。而这就是著名的"陈桥兵变"。自此之后,在宰相赵普的谋划下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连克多国结束了唐末以来四分五裂的局面。

而"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李煜,也是在这时,国破被掳。因为赵匡胤本人为武将出身,上位的手段也是因拥兵自重。所以上台之后,他对于武官也是极其的不信任。因此重文轻武,颁布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政令。对于扶持自己上位的下属,更是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遣散他们回乡。

一、 只有文治,没有武功

《清明上河图》中为我们展现了当时世界最繁华的都市之盛况,也使得无数后人钦慕宋朝的开放和发达。可以说宋朝是古代经济贸易最繁盛的朝代,在此方面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是无法与之匹敌的。但正是由于过于倾向发展经济,而忽略了支撑一个国家运行的战争机器-军队的发展。

2. 避重就轻

一个国家只发展经济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强有力的战争机器来维护自己的财富。就像《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人,只知道经商却不懂得其他。所以犹太人曾经被灭国,如今他们醒悟了,操着希伯来语费劲千辛万苦才回到了祖先生存的土地。

宋太祖赵匡胤上位之后,他对于武将始终是心有余悸。这也不难琢磨,他们既然能拥护自己,那岂不是也可以拥戴别人?于是他在拿到军权之后匆忙的采取了重文抑武的国策。

既然想要推行,那就必须要为国家提供治国文臣,以补充文官所需。赵匡胤延续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首先这是个利国利民之举。使得寒门也能出贵子,让更多人改变了境况,防止阶层固化的现象发生。

责任编辑:bH_05272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