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旭
【资料图】
1979年2月18日,43军128师直属侦察连奉命前往55号界碑处侦察,连长抓了越军一个营长。按照惯例,取得这样突出的战果,是要立一等功的。
不过连长不但没有立功,还受到批评,不得不做检讨,这是怎么回事?
老电影《侦察兵》讲述了1948年,为了解放丰城,我军参谋郭锐奉命带一支侦察队到敌占区丰城去侦察。郭锐化装成新调来的敌作战处长,骗取敌炮团长信任,还到敌人前线视察,敌人对他毕恭毕敬。最后,郭锐顺利地拿到敌人的火力配备图。
由于故事有些超乎情理,遭到“旗手”的批评,有内参也进行了批判。
真实的侦察兵,确实没有那么轻松,也没有浪漫,而是充分了惊险和残酷。
尤其是中越战争中的侦察兵,更是如此。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对敌人了解多少。侦察兵作为最直接的“眼睛”、“耳朵”,他们的表现对作战至关重要。
在1979年的对越还击战中,英勇的侦察兵功不可没。
对越反击战打响后,越方称“中国对越南早有野心”,事实上并非如此。战前,中国一直将越南视作“同志加兄弟”。如果说是巴基斯坦是“巴铁”,当时可以说是“越铁”。
战争打响前,我军各部队派出侦察队伍,前往中越边境进行战前侦察。
按理说,两国边境的地图,应该是详细的,一座小山丘,一条河,都要标注得一清二楚,不能含糊。
然而在1979年对越还击战打响前,一方面是同志加兄弟,另一方面受特殊年代的影响,很多部队手里的地图还是60年代测绘的。
十几年过去,边境环境和情况发生了很多变化,有的建筑物和军事设施在老地图上并没有标记。战前进行抵近侦察,就十分必要。
事实上,我军是一边打,一边侦察,摸清敌情。
因为敌人戒备森严,工事距边境近在咫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交火。
为了摸清敌情,一个重要的手段是“抓舌头”,但这并不容易。
越军内部有规定,谁的部队被中国军队活捉,就要搞“连坐”,处理一大帮人。他们的亲属也没有好日子过。因此,侦察兵在捕俘战斗中,经常遇到拼死抵抗的敌人,抓个俘虏甚至比打一仗都难。
因为深入敌后抓舌头很危险,侦察兵出去执行任务时,都要写遗书。
对越反击战打响第二天,1979年2月18日,128师侦察连奉命前往55号界碑处进行侦察,一个重要任务是抓个“舌头”回来。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们刚进入越南境内没有多远,前面听到草丛沙沙作响。
“有情况,卧倒!”黄连长警觉地发现了敌情,果断命令战士停止前进,卧倒在灌木丛中。
不一会,前面果然出现一支越军。
战士们最初以为,这是一支越军巡逻队,都很兴奋,打算来一个饿虎扑羊,酣畅淋漓打一仗。
前面说了,越军非常顽固,只能先狠揍一顿,把对方打残,然后才能抓俘虏。
谁知道,他们遇到的不是巡逻兵,而是越南的特工,说白了也是侦察兵,也是想来摸底抓俘的。
越军特工就曾经到侦察二连抓俘虏,还差一点成功。
七八个越军利用夜色悄悄地摸到阵地下面,想瞅准机会抓走我军的哨兵。
没承想,我军哨兵身高马大,拼死抵抗。越军身材矮小,几个人对付一个,竟然没有得手。
激烈搏斗的声音很快惊动了一个排长,他来不及多想,奋不顾身冲了过来,扑倒了两个越军。
越军当时也不敢开枪,几个人挥着匕首向排长身上乱捅,排长死死地抓住一个越军不松手,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排长牺牲了,偷袭的越军也只逃走两三个,其他的大部分被击毙,排长抓住不松手的那个越军被俘。
无论怎么说,侦察兵遇见侦察兵,那是棋逢对手。
我军侦察兵都是百里挑一,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技战术水平都出类拔萃,越军自然也是如此。虽然整体素质不如我军,但相对于普通的越军,显然更难对付。
因此,“饿虎扑羊”变成了“两虎相争”,战况相当激烈。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无论遇到的是巡逻兵还是侦察兵,我军是咬着牙打的,毫不留情。
而且我侦察兵是有备而来,在暗处;越军特工在明处,毫无防备。
这时候,越军一步步靠近。
黄连长从牙缝里蹦出两个字:“开火!”
一时间枪声大作,越南特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但他们很快回过神来,占据有利地形进行还击。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我军英勇的侦察兵面前,越军特工处于下风。
我军越战越勇,越军无法招架,只能狼狈撤退。
清点战场,侦察连有3名战士牺牲,越军有5人被击毙。
我军最大的收获是,活捉了3名越南特工。美中不足的是,他们是在失去抵抗能力下被俘的,全部都不同程度负伤。
连长立即命令随军翻译对俘虏进行突击审讯,这一审讯不要紧,大家惊住了。
这三名俘虏除了一名通信兵,其他两名竟然是大鱼,有一人竟然是营长!
按照规定,活捉敌人连长就可以立功,活捉越军营长,立功受奖是板上钉钉的事,而且大概率是一等功,还可能会被授予“侦察英雄”的荣誉称号。
大家都非常兴奋,目光投向连长,因为战斗是连长指挥的,而且那名营长是连长亲手抓到的。
与越军特工交火后,连长率领第二突击队绕到了越军特工后路,将其退路截断。
当时有一个指挥官模样的人,带着一个士兵正好经过连长伏击位置。
连长一跃而起,像老鹰抓小鸡一样,当将身材矮小的军官模样的家伙扑倒在地。
那家伙拼命挣扎,不肯就范,但连长的块头大,出手狠,两人扭打没几下,对方就被制服。
连长这次立了大功,大家都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为他高兴。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押解敌人回去的路上,竟然让这名俘虏给溜了。
抓到俘虏之后,都是用绳子捆着的,怎么会给跑了呢?
这家伙被制服后,很快被连长用绳子捆了个结结实实。
这时候,副连长带人赶到了,连长连忙把人交给副连长。
出征的时候,营长对他说:“你要一个不少地将大家带回来。”连长十分关心战士的伤亡情况。
得知有3名战士没有回来,连长热泪盈眶。他们都是稚气未脱的孩子,在一个小时前,他们还生龙活虎,有说有笑,转眼间就阴阳两隔,他如何回去向营长交代?
但此刻还不是悲痛的时候,他迈着沉重的步伐,带着翻译去突击审讯俘虏。
前面说过,越军抓住之后,很难撬开他们的嘴。
经过思考,他们决定把年龄小的越军当作突破口,进行重点审讯。
那名年轻的越军果然嫩了点,没有费多少周折,就招供了。
在他的指认下,连长确认抓捕了一名越军营长,这名招供的是一名通信员,刚当兵不到半年。
就在这时,阵地上突然响起了枪声。
连长一听,大叫“不好”,让大家赶紧做好战斗准备。
原来是那伙越军特工逃到半路上,又打了回来。
显然,这一仗越军损失惨重,即使他们回去了,也没有好果子吃,会受到严厉处分。他们是想杀回来,打我军个措手不及,回去之后兴许能将功折罪。
枪声一响,战士们纷纷拿枪占据有利地形进行还击,没有顾得上被捆住的越军俘虏。
再说,俘虏身上有伤,伤得还不轻,看起来非常老实,就像秋后的蚂蚱,无精打采地蹲在地上一动不动。
没承想,这家伙是装的,故意麻痹我军,在寻找时机逃跑。
枪声一响,越军营长浑身来劲,就像弹簧一样,猛地蹿了出去,就势滚进灌木丛中,很快顺着山坡滚落。
大家也不便开枪,因为一米多高的灌木丛里,有不少自己的战友,贸然开枪可能误伤自己人。
就这样,越军营长俘虏逃走了,煮熟的鸭子飞了,大家懊恼极了。
最终,连长的一等功没了,还受到上级的批评!连长在战后总结时,作了自我检讨。
尽管如此,这次行动也有收获,从其他2名俘虏口中,我军审出了不少有用的情报,为我军的作战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侦察兵的任务是多样的。在43军128师侦察连的总结中可以看到,他们除了担任出境侦察、捕俘等任务,还承担了为师指挥所警戒,给司令部堆制沙盘,护送师首长到一线部队指挥作战,为通信兵检查线路警戒,护卫炮兵观察所开设、摩托车排执行机动任务等。
1979年2月20日,123师一支侦察分队遇敌伏击,伤亡较大,副师长李德元身负重伤,幸被附近的123师367团2营救出。当时参加营救的2营4连连长,就是后来的刘粤军上将。
有位将军在回顾中越战争的时候,说过这么一句话:有两个兵种的功劳不能忘却,一个是上了刺刀的炮兵,一个是侦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