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军事

每日视讯:合作意愿强烈,英日决定“抱团”研发六代机

2022-08-09 19:35:51
A+ A-

7月中旬,根据路透社报道,英国和日本计划在今年年底前达成协议,将两国各自主导的下一代战机项目“暴风”和F-X进行合并。

日本F-X概念图,该项目由三菱重工主导研发。


(相关资料图)

英国“暴风”模型。

合作深度“始料未及”

在此之前,英国和日本屡次宣布在下一代战机的一些关键设备和技术上展开深入合作,特别是发动机、机载雷达和导弹武器系统。

2021年,英日两国宣布将投入2亿英镑,合作研发新一代战斗机的发动机。

今年年初,英日两国又启动了名为“美洲豹”的先进机载雷达项目。

英日联合研发新一代战机雷达,日本军用雷达或迎来关键解放?

按照路透社目前发布的消息,英日两国在下一代战机项目上的合作事项之广泛或许已经超出了两国在项目规划之初的预期:正在从有较多保留的局部合作,深化和扩大为全面性的合并。

这一决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日两国此前的技术合作推进得较为顺利。但在更大的背景下,外界形势的变化也是英日推动和强化合作的关键因素。

诞生于分裂的“暴风”

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普遍存在国土和人口体量有限的情况,单单一个国家难以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完整航空产业链和航空产品市场。

二战之后,随着飞机向大型化和复杂化演进,欧洲飞机在与美国飞机进行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处于下风。而由多国联合成立的空客公司所推出的系列客机,是欧洲目前唯一能够在全球军民用航空市场上与美国型号正面抗衡的产品。

对于军机,尤其是战斗机而言,由于其不像民用客货机,做不到制造与市场认证领域的高度同质化和统一化,因此开发过程中,欧洲各国之间的分歧极为激烈。

这导致近几十年,欧洲多个跨国合作的战斗机项目都屡遭波折,甚至不乏项目因此夭折。“暴风”就是这种背景下的典型项目,而且还掺杂了更为复杂的国际因素。

从文化和政治方面来看,英国虽然是欧洲地区的一员,但对欧洲大陆地区的政治认同感很弱。而欧洲大陆地区的德国、法国等国家则希望能够引领欧洲,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在世界范围内谋取更大的政治影响力和市场经济利益——欧盟体系就是这一政治理念下的产物。

空客公布的FCAS构想图。

英国与欧陆地区的理念差异,最终反映在了欧洲下一代战机项目的规划上:

在欧洲下一代战斗机项目FCAS浮现之初,英国本是项目成员之一,但由于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的严重冲突,英国退出了欧盟,也随之退出了FCAS项目。此后,英国将自身的作战理念和总体需求重新打包成新的方案——也就是“暴风”项目。

被日本拒绝的美国方案

随着“暴风”项目的推进,英国虽然又拉到了意大利和瑞典作为合作伙伴,甚至曾考虑过与FCAS项目再度合并到一起,但总体而言,这些合作的不确定性太高了——尤其是考虑到目前FCAS项目的推进已经障碍重重,英国显然并不想再趟入这泡浑水中。

空客呼吁“保卫欧洲边界”,是否能破欧洲六代机迷局?

相比之下,选择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日本作为合作伙伴,对于英国来说,推进项目的风险就小得多了。

日本F-2战机。

与此同时,日本也对与英国合作抱有巨大热情——这样的热情,很大程度上来自被美国长期打压的压抑。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都是日本战机的成品装备和设计制造技术提供者——F-15J和基于F-16基础开发的F-2战机就是其典型代表。

而在日本新一代战机的发展上,美国也提出过一个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可行性和成本控制优势都相当高的合作方案——以F-22机体为基础,用F-35的技术进行全面改进。

由于全球五代机市场上的标的稀缺,造成了F-35在多个国家的畅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后来者,研发与交易壁垒也是前所未有的高。

但这一提议最终被日本所拒绝。

从F-2项目开始,日本政府与制造业领域并不乏对美国的批评。这些批评多认为美国在美日相关领域的合作过程中,对日本施加的控制与禁锢色彩,要多于能力扶植色彩。

从国际政经形势的角度来说,这一点是显然的:美国对日本战机的发展与扶植,主要着眼点在于将日本的装备研发能力控制在其希望的水平之内,能够满足美国亚太战略需求即可。至于日本航空航天工业能力是否能得到提升,对美国来说并不重要。

虽然和美国相比,英国航空工业的总体能力上要逊色不少,但是从日本发展战术飞机研制能力的角度来看,不带有政治压制意图的英国,反而是更理想的合作者。基于种种原因,在下一代战斗机发展上,两个岛国都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英国选择了与欧洲大陆脱钩,日本选择了与美国脱钩。

虽然二者的联合有开辟新篇章的意味,但目前在泛西方阵营的国家中,五代机市场上,F-35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甚至英国和日本也是F-35的客户。

在这种背景下,英日两国联合研发的下一代战机所能占据的市场份额,实在是难有优势。而有限的产量又会影响其设计和制造成本……因此,英日两国合作的最终成品,且不论性能,但售价高昂可能是难以避免的问题。

排版:庄智玉

策划 | 文案:候知健

编审 | 监制:武晨、王兰

责任编辑:bH_02220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