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82天,马里乌波尔战役终于接近画上句号。被俄军围困的亚速钢铁厂的乌克兰守军撤离。这应该不算是最糟糕的结局。
这些人在钢铁厂守了2个多月,首批260多名士兵离开。钢铁厂是乌军最后一个反抗据点,城市其余部分都已落入俄军之手,乌军的撤离也意味着俄军啃下硬骨头,完全控制马里乌波尔。
乌军说,守军已经完成了战斗任务。
十多辆大巴载着乌兵离开,撤离的人员中,有53人重伤,已被带往32公里远、由乌东亲俄武装控制的新亚速斯克,接受治疗,另有211人经人道走廊撤往另一个亲俄武装控制的区域,叫欧列尼夫卡。
这些伤员撤离,俄方没有用“投降”一词,但本质上是体面的投降。从情感上和具体对待方式上,俄方算仁至义尽了吧。
其实从平民撤离就应该能看到这批军人也会最终撤离,因为他们把“肉盾”放走的意义,不就是为了最终也保全自己么?
军人缴械,首先会被羁押,同时也会得到救治,比和钢铁厂陪葬的命运要好得多。
他们会和被俘虏的俄军士兵做交换。
活着是硬道理,活着就有活着的价值。
乌军方、情报和谈判小组、红十字会以及联合国都参与了撤离行动。
泽连斯基向守军致敬:“我们希望能拯救自家孩子的性命,我想强调的是:乌克兰需要活着的英雄”。
从现场情况来看,有些伤员如果再不出来,就是要选择用钢铁厂做坟墓了。
守军主力“亚速营”指挥官发视频说,统帅交代的任务已经结束,尽可能挽救人命,要有尊严地撤离。
很明显,这个任务就是尽量拖住俄军,用生命做赌注,执行“以拖待变”的部署。乌军参谋总部盛赞亚钢厂守军是“时代英雄”,牵制了俄军17个营级战术群、多达2万人的俄军,为乌军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与机会,实施了有效反击。
能把投降说得如此冠冕堂皇,确实不容易。
而本质上,这些人的利用价值基本被榨干了,如果真想让这些所谓“时代的英雄”早点儿活着出来,就应该早早放下武器,毕竟抵抗风险极大,如果不是普京当初下令停止强攻,就完全不是今天这个结局了。
一旦守军全军覆灭,对乌军士气来说是重挫。
不过,这支守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俄军攻下乌东和南部的任务被延误,也改变了战争的走向。
为什么说改变战争走向呢?
如果把目光拉开一点的话,在欧洲,乌克兰争取到了北约承诺提供“无限量”的军事支持,只要乌克兰有需求,就会对其提供军事援助。真正做到了应援尽援。
芬兰、瑞典也在这两个月内大改初心,决定加入北约。
客观说,亚速钢铁厂是乌克兰以小博大,也是过去两个月最典型的冲突焦点。它吸引了国际目光,让泽连斯基有机会被西方捧为“乌克兰的丘吉尔”,也让乌克兰博得了足够同情,争取到天量的金援和军援,以时间换空间,守军完成了“历史使命”。
之所以被允许撤出,是乌方觉得够本儿了。
这些人算“大鱼”还是“虾米”?说好的“大鱼”呢?
“大鱼”从来不在浅水出现,只沉在水深处。
其实撤离还没有结束,西方高级指挥官的命运还没有交代,或许已战死,或许想跟着乌军混出钢铁厂。但俄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搜身,甄别身份。
泽连斯基说要这些人活着出来,潜台词是还要“二次消费”。接下来,凭借乌克兰强大的文宣本事,必定会有一部关于守军的影视片产生,基调是煽情、忠勇、爱国、有担当、不屈不挠,不畏强权,影片还会到全球各地参展,还可能屡获大奖。
大片的总导演和制作人之一就是泽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