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手绘历史》是全网唯一使用手绘简图来描写战争的公众号,各手绘图都由作者原创,目的是为了图文并茂让读者轻松理解文章内容。为此手绘简图不经作者同意绝对不得盗用。
1988年8月14日至16日,我40军第14侦察大队侦察3连在越纵深1737高地东北地区实施了一次伏击捕俘战斗。回撤中,我军差不多动用了一个营的兵力做保障,绝对堪称一次要人给人、要物给物的一次行动。
1737高地位于我扣林山当面,中越边境线野猪塘骑线点东南8公里处,与1801高地相连,与我扣林山、野猪塘隔谷相望。(见下图1)
(图1:越1737高地地域简图)
经长期观察和抵近侦察发现,在1801高地东南250米处有敌驻兵房1栋,守敌约1个班(7至12人)。房子周围是敌防御阵地,西南约50米处有一竹制水管,沿小路直通1737高地。敌每天都要到水管处取水,洗澡和洗衣等,并常有少量人员沿路进山打柴和活动,通常不带武器,戒备程度不高。
为查明该地区敌情,我第14侦察大队决定以侦察3连为主要兵力,在部分炮兵支援下,秘密渗入到敌驻兵房附近,寻机捕俘。行动分队共编为指挥组、捕俘组、火力组、接应组(3个)、炮兵组(2个)、支援炮兵分队(2个连),且行动分3步走:
:第1步,隐蔽进至1737高地附近,进一步实施抵近侦察,并做好潜伏准备。
:第2步,选择并占领伏击位置,以“守株待兔”方式伺机捕捉进山打柴等零散活动之敌。
:第3步,如敌不出,则破坏水管,采取切断水源“引蛇出洞”方法捕捉前来查修水管之敌,得手后迅速回撤。
时间来到1988年8月14日5时20分,行动分队乘车从驻地出发,50分钟后到达野猪塘(8号阵地)西侧,改为徒步行进。大队副政委、参谋长率司令部2名参谋及勤务连保障人员9人随队行动,与副大队长指挥组汇合,组成了大队前指,
9时进到1954高地,开设了观察指挥所。此时,天气阴雨雾大,能见度只有20-30米,捕俘组、火力组、炮兵1组和各接应组在雨雾遮蔽下沿1792高地、1346高地隐蔽向敌接近。
11时40分,炮兵1组在1346高地西侧200米占领阵地并完成了射击准备。20时20分前,各接应组进入预定位置。捕俘组与火力组进至1737高地,并组织了抵近观察和潜听。当晚各组就地隐蔽露营。(见下图2)
(图2:各组相继就位)
15日凌晨,捕俘组进一步研究敌情和明确行动计划后,于8时20分利用大雾冒雨潜入1737高地东北300米处预定伏击区(距敌驻兵房约150米)。3个捕俘小组按2、1、3小组的顺序沿水管在小路南侧成一线配置。火力组在捕俘组左后方100米处隐蔽占领了射击位置。8时40分,各组完成了战斗准备。(见下图3)
(图3:捕俘组隐蔽完毕)
9时,炮兵2组及支援炮兵分别在扣林山和既设阵地完成了射击准备。10时,大队长率前指人员前出至扣林山观察指挥,大队后指及救护所由后勤处长带领在8号阵地开设。(见下图4)
(图4:炮兵与前指就位)
15日上午雨未停、雾未散,捕俘组严密注视着敌动向,敌住房内不时传来说话、吵闹和狗叫声,但无人员外出活动。因下雨,我捕俘组在草丛中潜伏,衣服全部湿透,有的同志冻得发抖。考虑到若继续下雨,敌外出活动的可能性不大,且潜伏时间过久,捕俘人员体力也难以支持。捕俘组遂决定切断水管断水“引蛇出洞”。
10时05分,我工兵将敌水管破坏,并消除了痕迹,继续观察待机。12时,一越军提桶出来到水管处,发现水管无水,即用木棍连连敲击水管,遂从房内跑出数名越军聚集在水管处,议论一阵后返回,未见敌行动。
16时50分,5名越军从房内走出,沿小路来查修水管。前面3人,第1名手持匕首,第2、3名依次在后,间隔约30米,第3名手持冲锋枪,警惕性较高。另2人在其后50米处携枪跟进,边走边查看,向我伏击区逐步接近。
16时53分,当第1名越军进至我第3捕俘小组位置时,6班长孟宪伟首先跃起,双手抱膝将敌摔倒,敌大声呼喊,拼命反抗,并回手一刀将6班长背部刺伤。与此同时2排长和本小组另2名捕俘手也一起扑向敌人,将敌制服。
第2名敌见状仓皇回逃,我以微声冲锋枪将其击伤在地。后面的敌人用冲锋枪向我射击,5班长和通信兵腿部中弹,我掩护人员和火力组一齐向敌开火,当即毙敌3名。1排长率第2捕俘小组迅速又将第2名受伤之敌捕获。
此时,敌驻兵房内冲出数名越军欲抢占阵地,我火力组2挺机枪对敌扫射,又毙敌4人,并用40火箭筒向驻兵房发射了3枚火箭弹,2发命中爆炸,房内顿时冒烟起火。我捕俘组押带俘虏、护送伤员迅速撤离。
为防敌追击,工兵班长沿路快速设置了防步兵地雷12枚。占领阵地之敌以轻重机枪和迫击炮向我实施火力追击。捕俘组呼唤炮兵火力掩护。16时55分,我100迫击炮弹首群覆盖敌阵地。17时,122榴弹炮开始压制1801高地敌炮兵及纵深等目标。追击之敌踩响了我布设的4枚地雷后不再追击。
我前出各组交替掩护回撤,当撤至1737高地西侧与敌脱离接触后,对伤员和伤俘进行了急救包扎。因伤俘伤势较重,加之敌火力封锁和我出现伤员,无法将其带回,大队前指决定将伤俘就地处置。由于出境距离远、地形复杂、坡陡路滑,加之夜暗能见度极差和我出现伤员,人员体力消耗大,回撤十分困难。(见下图5)
(图5:我炮火掩护分队回撤)
16日0时,大部分人员撤至兰班屯附近。从兰班屯通往1954高地有多处坡度都在60度以上,为减少伤员痛苦,在抬运伤员过程中,干部战士用身体搭人桥、人梯,艰难路段每小时只能行进几十米,速度极其缓慢。据此,为快速营救出境人员回撤,大队先后从侦察2连、火力连、勤务连及机关组织了230余人,车辆40余台次,分6批次前出接应和运输,且上级令,要做到要人有人,要物有物的保障。
由于出境人员长时间没有进食饮水,体力消耗甚大,直至16日14时30分,伤员才运送至1346高地西侧。大队又从侦察1连抽调50人,将食品、饮料、药品等前送及组织接应。回撤持续一昼夜,至16日17时30分,我前出人员全部撤回境内,18时05分返回驻地。(见下图6)
(图6:全力派人接出境人员回撤)
此次战斗,我共俘敌2名(回撤过程毙掉1名伤俘),毙敌7名,伤敌4名,摧毁驻兵房1栋及部分防御工事和阵地设施。我共出动近500人的兵力做保障,出境人员轻伤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