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队行军打仗,粮食必不可少,做饭的设备也一样不能少。
考虑到长期行军,需要耐用结实的器具,军队向来都是选用金属材料的炊具,例如现在中国人非常熟悉的铁锅。
这个在古代军队的选择上是非常明确的,从宋代开始,军队只要有条件就使用熟铁锅而不是生铁锅,在古代,这个熟铁的意义与现代不同,
当时主要是指延展性比较好、可以锻打的铁。熟铁锅都是锻打的,而生铁锅都是铸造的。
熟铁锅的人工成本非常高,生产周期也很长,自然就比生铁锅贵,而且产量也有限。
但是,古代军队还是非常青睐这种熟铁锅的。
例如2020年在内蒙古通辽就有出土两口六耳铁釜,时代为辽金时期(960年—1279年),就被专家认定为是行军随用的“行军锅”。
熟铁锅相对生铁锅,具有两大优势。第一是更轻便,熟铁锅的重量普遍比生铁锅轻,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一口熟铁锅可以比生铁锅轻大约30%。
第二优势则是节省燃料,熟铁锅的锅壁更薄,这不仅减轻重量,也增加了锅体的导热速率,
简单形容就是“热得快,熟得快”。用熟铁锅做饭,食物熟得更快,
自然就节省燃料,减轻了燃料的负担。
因此综合两点来看,熟铁锅就是适合军队的炊具,便于携带和行军,这是最重要的优势。
相比之下,生铁锅虽然更容易铸造,制造时间更短,但也无法弥补重量和热的慢的劣势。而且生铁天性更脆,更容易被损坏,对于军队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缺点。
在保存至今的清代军队铁锅供应记录中,一般都是首选熟铁锅。即使熟铁锅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军队也优先考虑铜锅,生铁锅的优先度是非常靠后的。
熟铁锅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是成本高、产量低,而且技术不如生铁锅成熟
。即使到明朝末年,《天工开物》记载泥膜浇铸的古法工艺,也依然是生铁锅的工艺。
铁锅虽好,行军打仗难免损失破损,军队难以自行炼铁或修复,所以能够就地取材的陶锅也经常被使用。而陶锅仅能用来烹煮,无法炒菜,料理方式单一。
所以想要追求更加多姿多彩的中国料理,还是铁锅更合适。铁锅发展到今天,花了接近上千年的时间在革新,
一口优质合适的铁锅依然适合健康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