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张腾扬
(相关资料图)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有座!”直到十多年前,这几乎都是返校学生或农民工出发前最想听到的话。
曾几何时,绝大多数人出远门的选择只有绿皮火车。买票得提前去火车站售票窗口前排长队;卧铺票基本买不到,况且学生和农民工一般坐不起。能买张硬座票,和老乡或同学们坐在一起一路聊天,是最好的结果。
曾经的绿皮火车。网络图片
我老家承德到省会石家庄这趟线路,中间经过北京,连接河北省的东北到西南,承载了几代人求学往返的记忆。当年这趟线绿皮火车夕发朝至,全程11、12个小时,每天就一两趟。因此每年寒暑假,票都不好买。而且车,也没那么好坐。
记得2008年寒假结束返校,父亲早早地帮我订了车——黑车,30元一位,从老家县城和几个陌生人拼车赶往承德火车站。
到站第一件事,上售票厅排队买票。车站里外乌泱泱的人,基本都是学生或外出农民工。那会也没有实名售票,票比钱还金贵,就怕丢了。
不出意外,窗口大姐不耐烦地说没票了,让上车补。车站门口倒还有票贩子,30多块钱的票,到票贩子手里,变成了120元、150元。对于还是学生的我,太贵了,再说也怕被骗。
拉着行李箱在站前台阶上从下午挨到傍晚,终于等到了火车进站。有票的提早上了车,我们一群没票的,十几节车厢哪节也上不去。但我们发现最后一节车厢是空的,没人管,大伙拎着大包小包上车先去坐一会。
没多久,一个穿着列车员制服的男人走过来,对着众人说,“这是列车乘务员休息车厢,一会儿你们都得下去。”然后轻飘飘地消失了。
旁边有人神秘地说:“这儿能买票,一会儿就知道了。”果然,一个穿着棕色夹克的胖子走了过来,挨个人收钱。“50元一位,能在这节车上待着,一会儿先下车后我再带你们上来。”
人群中有人知道这个胖子,说他一直在车站倒腾票。我纠结了一下,咬着牙,给了他50块,这可是我当时一个星期的伙食费。有女生想跟这胖子要个收据,结果人家连理都不理。旁边人笑话道,“谁会给开这玩意”(事后想想,这就是提示)。
胖子收完钱就走了。几分钟后,中年模样的列车长带着几个人,连嚷带吼把这节车上的人全撵了下去。大伙又只能拎着大包小包,站在月台上干等着。
记得天黑了,天气很冷,四处灌风。我内心期待着那个胖子早点过来,把我带上车。可等啊等,始终没人管我们。
到了晚上九、十点钟,火车快开了。眼前车厢门终于开了,结果呼啦一下子,众人跟逃难一样拼命地往上面挤。给过钱的,没给过钱的,谁也分不清了。说好的带上车呢,没人管!
不能傻等了,赶紧上车吧!车门处人多,有的人干脆从车窗爬进去(绿皮车车窗要从下往上推开,车窗距月台快接近两米了,爬进去很费劲)。那画面,简直就像窗户在吞人。
如今国外这种事还很常见。网络图片
可我带着行李箱,根本爬不了窗户,怎么办?只能抱着行李箱冲向后门,身边的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在挤啊挤。最终,赶在发车前挤上了车。
车厢里全是人,我所在的吸烟区临近车门,目测三、四平方米的空间,都挤10个人了,几乎寸步难行。汗臭味弥漫,而且得站着熬过全程10来个小时。我有大行李箱,还能倚在箱子上。而我身旁带小孩的男人就受罪了,时间已经很晚了,小孩困了。男人蹲着抱着孩子,尽量让孩子躺着睡。
这十几个小时怎么过来已经记不清了,只是记得中途我又看到了之前收钱的胖子,身上的皮夹克换成了乘务员的制服,就出现了一下,跟其他乘务员有说有笑地走了。
这事发生在2008年,也就在那一年,中国高铁开始大步走入百姓生活,突飞猛进。
2008年下半年,京津高铁(城际)通车;
2012年,石家庄到北京通了高铁;
2021年,承德到北京也通了高铁;
2022年10月,承德到石家庄开通直达高铁,全程只有3个多小时。
现代化的高铁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