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军事

进口6架飞机坏了4架,专家修不好损失数百万,一士兵说:让我试试

2022-04-22 09:45:17
A+ A-

2000年,我国一陆航部队从国外引进6架飞机,试飞时发现坏了4台。从请来的数名外国专家两手一摊,束手无策。领导犯了难:这些飞机每台价值数百万美元,这样报废太可惜!这时,角落的一个青年说:“让我试试吧。”

当时某陆航部队,从国外引进了6架武装直升飞机。

试飞时,有4架飞机的自动驾驶仪出现了故障。因为飞机是在国外组装的,于是请了数名外国专家对飞机进行仔细的检查。

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仍然没有查到飞机故障到底出在哪里。

在故障分析会议上,这些老专家们都一致认为:这是机器耦合的问题,没办法修理。

飞机的机器耦合,如果不修理让飞行员继续开,也有可能飞一段时间就好了。也有可能会严重影响飞行员的安全。专家们说:让飞行员开开试试吧,也许下次试飞时就好了呢。

虽然飞机很值钱,但飞行员的生命安全更重要。我军是不会让飞行员去冒险的,这就意味着花大价钱购买的飞机只能报废处理。

这些飞机每一台都值数百万美元,就这样报废太可惜了。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坐在会议室角落的一个30岁左右的士兵突然站了起来。

他站起来先敬了个军礼,随后提出两个质疑:飞机既然是同一批次生产的,为什么另外两台没有发现这样的问题?如果是机器耦合问题,那么飞机就是不合格的,怎么还能通过检验呢?

这些专家本来没有发现故障的原因,只好以机器耦合的理由来搪塞。他们见一个小小的士兵,竟然向他们提出质疑,自然很不服气。

一个60多岁的老专家嘲讽的说:既然你不相信我们的判断,那你来试试吧!

领导说: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这个青年不言不语,认真的检查起飞机上的各个零件。经过一番仔细的检查后,他用很肯定的语气说:“不是机器耦合发生故障,而是液压舵有问题。”

起初专家们感到很惊讶,一个年轻人竟然能发现自己都没发现的问题,纷纷否定他的意见。但这个青年坚持申请,由自己来维修。

没想到在他更换了液压舵后,飞机竟然成功起飞了!

这下专家们心服口服,向他伸出了大拇指:你真是年轻有为啊!

这个青年就是“中国兵王”芮银超。

芮银超,1970年出生在江苏省连云港,是一个饭馆老板的儿子,父亲想让他子承父业,长大以后开饭馆。

可他并不想围着三尺锅台打转,堂堂男子汉这样过一辈子有什么意思呢?他渴望成为一名空军,驾驶着飞机在天空中翱翔。

他报名参军,直到第3年才成功。可是命运又跟他开了个玩笑,参加空军后他被分到后勤当厨师,仍然没有逃离三尺锅台。

但他没有气馁,多次申请参加和飞机相关的专业工作,把空勤的饭做好后,他跑到宿舍外借着路灯的灯光,学习航空方面的专业知识。

努力没有白费,经过多次申请后,他终于被批准加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机务维修,当上了一名机务兵。

这个岗位主要的任务,就是检测维修飞机。一手托着价值数千万甚至上亿的飞机,一手肩负着飞行员的生命安全,责任十分重大。

不久后,芮银超再次陷入了迷茫,机务维修需要懂得电工、航空原理、高等数学的知识,他只有初中文化。这些知识对他来说太深奥了。那些标着密密麻麻符号和电路的书籍,他像看天书一般。

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这块料。

他的师傅看出他的疑虑,鼓励说: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这些话他听进去了,找同学借书,自学了整个高中课程,还通过自考拿到了两个函授大专文凭。

他每天早晨早起1小时背基础知识,中午学着画复杂的电路图,晚上在设备上练习实操。

经过了10年的磨练,滴水穿石,他不动声色地练就了质疑专家的一身本事。

有了这次的经历,使芮银超信心倍增,他开始主动请缨组装新型飞机。当外国专家们看到他游刃有余的组装飞机,对飞机的熟悉程度令他们惊叹不已。

2005年,芮银超四期士官期满,他所在部队,没有五期士官编制。尽管有一身专家级的飞机维修技术,他也只能脱下军装离开部队。

当地的航空公司得知后,纷纷邀请他去上班,经过层层加码后,年薪达到了40万, 都

有了这份高薪工作,他不但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还可以结束多年的两地分居生活,与妻儿团聚,却被他拒绝了。

芮银超心里想的是,自己入伍15年,写了40多本、四十多万字,关于飞机维修方面的笔记。这些从实践中得来的宝贵经验可不能失传呀!

因此他想写一本书,把这些本事传递给下一批新兵。战友们提高了工作能力,就等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当首长们看到,他写的厚厚一摞机务维修资料,被深深感动了。

部队为了留住芮银超,特设专业高级士官的编制。他写成的飞机维修故障分析手册,成为全军机务工作者的基础教材。

后来他升为一级军士长,这个级别的军人数量比将军还稀少。

2019年12月,芮银超正式退休。服役30年来,经他手的飞机没有出过一次事故,这比获得任何荣誉都让他感到骄傲。

从饭馆老板的儿子,到炊事员,再到一代兵王。

芮银超的经历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地深入一门专业,哪怕起点不高,最后终能成就一番事业,令人刮目相看。

责任编辑:bH_05111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