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天涯补刀
(相关资料图)
今天我们再和大家说说俄乌战争吧,因为又发生了一些变化。
前几天,我们给大家分析了目前俄乌战争的局势——俄军已经将战略重镇巴赫穆特三面包围,仅仅只是留下了西面的一个“缺口”。
很明显,俄军的这个战略就是典型的“围点打援”,让乌军不断“添油”,最终达到消耗乌军有生力量的目的。
按照正常道理来说,乌军应该放弃各种重型装备进行突围了,能逃出去多少是多少,不能再死守了,因为再这样打下去,人都就死光了。
人在,一切都有可能。但是,人没了,那么什么就都没有了。
2月28日,泽连斯基的顾问告诉美国有线新闻网说,乌军高层将考虑所有的选项,如果有必要,乌军将从巴赫穆特“战略性撤出”。
就连欧美一些国家也同意撤出巴赫穆特。
3月6日,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在访问约旦期间对媒体表示,就算乌克兰撤出巴赫穆特也不会改变战场的趋势。如果乌克兰军队选择在西面重新部署防线,他不会将此视作战术或实际战斗的挫败。
欧美的媒体也不断放出风声,不断的给世界传递一种声音,说巴赫穆特一点都不重要,没有战略价值,就算丢掉了也无关紧要……
可以说,所有的一切都在为乌军撤退做铺垫,都在为泽连斯基的失败找借口。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泽连斯基并不打算从巴赫穆特撤军,反而继续增援巴赫穆特,继续打“添油战”。
据法国bfm电视台3月6日报道,乌克兰总统顾问米哈伊洛·波多利亚克当日称,尽管存在被俄军包围的风险,但乌军内部“已经达成继续保卫巴赫穆特的共识”。
“军方一致认为,需要继续保卫这座城市并且耗尽敌军力量,同时建立新的防线,以防局势发生变化。”波多利亚克表示。
与此同时,泽连斯基在6日的演讲中也表示,已经要求前线总司令“找到合适的支援力量”保卫巴赫穆特。他表示已经与乌军高级将领讨论了巴赫穆特的战况,“他们的反应不是撤退,而是加强防御。”
这就很有意思了。
欧美都替泽连斯基想好借口了,就算泽连斯基丢掉了巴赫穆特,欧美也不会“抛弃”他的,依旧会不断的给他提供援助……
但是,为什么泽连斯基还要死守呢?
唯一的答案就是:乌克兰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在乌克兰的内部肯定存在一个“死守巴赫穆特”的强大力量,如果泽连斯基放弃巴赫穆特,那股力量可能会反了他!
被逼之下,泽连斯基只能死守巴赫穆特。
那么,巴赫穆特到底有多重要?
很多人对军事不是很懂的,看不懂战争的关键。所以,我们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些军事常识。
了解这些军事常识,不仅仅能让你更加容易的看懂俄乌战场局势,也能让你看懂很多历史——很多人在看历史书籍的时候,每当说道谁谁谁打下哪座城池的时候就一脸懵逼,根本不知道其重要与否。
我们以中国古代历史为例。
大家知道在冷兵器时代中国最重要的关口是哪个吗?
对的,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为什么山海关能被誉为“天下第一关”?
就这么说吧,在冷兵器时代,只要守住山海关,那么北方的游牧民族就无法彻底占领整个中国。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中国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历朝历代都修建了长城,从秦朝到明朝,几乎每个朝代都在修建长城,首尾相连,长达近万里,所以又被我们称为“万里长城”。
这些长城都修建在高山绝壁之上,易守难攻。
万里长城的起点就是从山海关开始的。
大家看下面的图:在山海关的北面就是辽河平原和东北平原,那些地方都非常肥沃,是游牧民族的重要基地。北方民族想要入侵到中原地区,只有一条最好走的道路,那就是“辽西走廊”,而山海关就是控制着“辽西走廊”的。
山海关的西边是燕山,东边是大海,山海关正好建立在这两者之间,甚至一直延伸到海里。
下面这个图就是山海关的示意图:
只要你控制了山海关,那么北方游牧民族想要入侵中原就必须要翻山越岭。
在冷兵器时代,你想要翻越崇山峻岭入侵中原地区,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山路非常难走,粮草运输不便,各种大型攻城装备更加难以运输,所以北方游牧民族想要入侵中原,只能“轻装上阵”,自己携带有限的粮草,而且为了减少粮草的消耗,必须要加快行军速度,只能出动骑兵……
我们在看历史书籍的时候,经常看到“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国边境地区抢掠一番就又撤了”……
比如,在明朝的时候,清军曾五次入侵大明,但是每一次在抢了人财物以后就又都撤出去了。
清军连续五次攻入大明腹地,但是为什么每次都只是抢掠一番就又都撤出去了呢?
答案就是:因为山海关建设地异常坚固,始终控制在大明的手中。
为什么山海关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因为只要山海关还控制在大明手中,那么清军就无法迅速的打到大明腹地,只能“翻山越岭”,行军速度大幅度下降不说,粮草和大型攻城装备都跟不上,而清军攻占的那些长城关口很容易就被切断了。
一旦后路被切断,粮草供应中断了,那么很容易就被耗死了。
最后大明是如何被清朝灭掉的呢?
大家肯定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明之所以灭亡主要就是因为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导致的。
这里的“关”就是指:山海关。
看到这,大家就应该知道“关口”的重要性了吧。
有时,哪怕是一个城池就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说完关口以后,我们还要和大家说说平原地区“城池”的重要性——这个很重要,因为只有你看懂平原地区城池的重要性,你才能看懂俄乌战争初期俄军的战略。
大家还记得我以前曾给大家做出过一个分析:俄罗斯在开始阶段四面出击,甚至想直接打下基辅,这是一种“战略讹诈”。
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
这就涉及到城池的重要性。
大家肯定听说过“攻城掠地”这个词。
你想要占领一个地方,比如对方的决策中心——首都。那么,你必须要把首都附近的所有重要的城池都攻打下来。
比如,清军控制山海关以后,想要快速灭亡大明,那么可不可以绕过一些城池,直接攻进北京城呢?
可以是可以的,但非常的危险。
在古代城池里面有大量的人口、粮食和军队,如果你不一个一个打下城池,而是绕过城池直扑对方的决策中心,那么那些城池里面的军队就可能会切断你的运粮通道,而你一旦无法在短期内拿下对方的都城,那么你就有可能会全军灭亡。
如果你不能把城池一个个打下来,那么你是无法控制那一片地区的——先攻下城池,然后才能“掠地”。
俄乌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俄军并没有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打,而是只扑乌克兰的首都基辅……
当时,俄军的机械化纵队绵延60公里……
大家看看下面这张图:如果乌军出动一只规模不算很大的部队,截断俄军机械化部队的后路,只要拖住几天,俄军机械化部队就会因为油料燃尽而失去战斗力……
俄军的这种战术是非常危险的。
俄军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
当时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俄军的情报部门出现重大失误;
据网上不可靠消息,战前俄情报部门给普京汇报说,乌军内部很多高级将领已经投靠俄罗斯,只要俄军大军逼近,那些将军就会“倒戈”。
但事实上,俄罗斯情报部门贪污了很多钱,并没有拿那些钱去收买乌军高级将领。
据当时的《泰晤士报》报道,普京因此而解雇了大约150名联邦安全局官员,并以贪腐罪名逮捕了包括联邦安全局第五局(行动信息和国际关系局)局长谢尔盖·贝塞达及其副手阿纳托利·博柳赫等人。
这个新闻到底是真是假,我们不知道,因为这个新闻,至少中国的主流媒体没有任何报道。
第二种,这是战略讹诈。
这种就是我以前提出来的观点。
俄军直扑基辅,这种战略是不合常理的,也是非常危险的,俄军不可能犯下这种常识性的错误。
所以,只有一个解释:战略讹诈。
俄军想用雷霆之势吓破乌军的胆,让基辅直接投降。
成功固然好,不成功再撤出去,估计乌军也没有胆子切断俄军的后路,毕竟俄军发动战争还是非常突然的,整个乌克兰没有太大的准备,也不相信俄罗斯会发动战争。
不要说乌克兰了,当时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人分析出俄军会对乌克兰发动攻击——包括中国的媒体上,很多大佬都没有分析出这个结论。
我们当时是分析出来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俄罗斯和乌克兰必有一战》。
不管是不是情报部分出现了“失误”,但是如果我是普京,我肯定会做最坏的准备——假如乌军高级将领没能被“收买”成功,这样的打法,能不能撤出来?
我觉得这个“险”是值得冒的——成功了,那么就会以极小的代价拿下乌克兰,即使失败了,在强大空天军的掩护下,在乌军没有组织起有效反击之前,俄军也能顺利撤出来。
所以,我后来的分析结论就是:这是俄军的一次战略讹诈。
事实证明,俄军没能“讹诈”成功。
于是,俄军不得不从基辅撤军。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城市的重要性了吧。
俄军必须要把所有大城市一个一个按照顺序的打下来,只有把城市打下来,你才能控制那一片地区,否则很容易就被人切断补给线——先“攻城”,而后才能“掠地”。
对于乌军来说,必须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防守,丢掉一个就意味着丢掉一大片的领土。
大家再来看看下地图:五角星的位置就是巴赫穆特,一旦丢了巴赫穆特,那么可不仅仅整个顿巴斯会丢掉,就连哈尔科夫就很难守住了,因为在哈尔科夫的主要城市后面是广阔的平原,没有什么像样的城市可以防守,俄军可以比较容易的就切断它们的补给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