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能选一首歌代表香港流行音乐。
《狮子山下》必须有名字。
自1979年问世以来,只要是艰难的时刻,整座城的人都会想起它,唱起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而最早演唱它的人,到今天,已经离开整整20年了。
罗文,一个日渐被淡忘的名字。
但,在四大天王之前,香港流行乐坛的统治者是他。
在他生前,香港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唱片,是为他打造的。
问及为何不惜血本,唱片公司负责人只说了六个字:
“谁让他是罗文?!”
1
1962年暑假,17岁的罗文只身一人来到了香港。
去香港前,罗文一直生活在广州。当时,读完初中的他为自己规划的是考上广州的粤剧学校,以圆自己的舞台梦。然而,考学梦碎,让他备受打击。
这一年,身患鼻咽癌的母亲,身体每况愈下,家中三姐弟也即将面临独立的问题。
于是,罗文在亲戚的建议下,决定到香港谋发展。
他以家人病重,要到香港买药这个理由申请到港。虽然出发前他买的是往返双程票,但其实,他早已下定决心,要到香港闯出一片天。
这个决定,离开了家,却让他“回到了”最正确的地方。
▲罗文。图源:网络
罗文,天生属于舞台。
罗文姐姐曾说,他在音乐上的才华,纯粹是天赋。
幼年时,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的罗文早早便有机会接触来自西方的音乐和电影,最主要的便是好莱坞的歌舞剧。
虽然父母确实喜爱参与文娱活动,对罗文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在家庭三姐弟中,只有罗文会在看完歌舞剧后翩跹“扭动”,也只有他对于大人们“弟弟,唱个歌跳个舞来看看”这样的要求不厌其烦、兴奋不已。从幼儿园起,罗文就开始参加歌舞团,进行表演。
2
南下香港追梦,罗文面对的第一个舞台,是混混当道的酒吧。
到香港的前几年,罗文做过荔园守闸员、银行见习生这样的普通工作来养活自己。其余时间,他都花在了组乐队和酒吧驻唱上。
他驻唱的酒吧,环境很复杂。
酒吧里,每个星期都有人打架,每次争执一起,台上的罗文和乐队成员就会马上拿起麦克风和吉他躲进厨房,等打完架再出来唱。
▲组乐队时期的罗文。图源:网络
同时,由于酒吧里人声嘈杂,为了让歌声压过噪声,就必须要气息强大,唱得够“劲”。
在酒吧里,为符合潮流,唱的都是英文歌曲。而最初,罗文根本不懂英文,是到香港后,通过拼音和粤语读音死记硬背,练出来的。
这段驻唱经历,虽然崎岖不断,却让他练就了强大的抗扰能力和歌唱技巧。
1967年,罗文和朋友组建Roman & the Four Steps乐队(罗文四步合唱团)。当时,披头士乐队的影响很大,罗文组建乐队的时候,得了个“Beatles仔”(小披头士)的称号。他曾说,自己是第一个留披头士蘑菇头的人。
▲Roman & the Four Steps。图源:网络
1970年代初,罗文因为优秀的唱腔,在圈内已小有名气。
1971年,他和“肥姐”沈殿霞一起组成“情侣合唱团”,登上了更大的舞台。两人经常在东南亚一带登台,演唱国语流行曲。
▲罗文与沈殿霞。
两年后,“情侣合唱团”解散,沈殿霞去发展她的喜剧天赋,而罗文在别人的建议下前往日本学艺。
这次东洋“留学”,推动了罗文在舞台上,“妖”媚众生。
▲罗文。图源:网络
3
1975年,罗文凭借独特的唱腔荣获全日本歌谣选手冠军,成为该奖项上的第一位非日本籍歌手。同时,还在日本灌录了个人唱片。
而在彼岸的香港岛,东洋风盛行,电视台偶尔会引进日本电视剧。但为了照顾香港人的习惯,原本的日语主题曲会被改编为粤语主题曲。
70年代中后期的香港乐坛,与60年代相比,早已发生了一些变化——通俗、直白的Canton Pop逐渐兴起,过去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粤语歌曲,开始获得认同,受到欣赏。
当日本电视剧《前程锦绣》在香港播出时,电视台急需一个合适的人演唱它的粤语主题曲。而这个人,正是罗文。
罗文字正腔圆的唱腔,唱出了底层人士奋斗的坚毅心情,也唱出了自己的锦绣前程。
他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事业高峰。
《前程锦绣》在全港各电台十大流行榜高居榜首长达24周。
斜阳里 气魄更壮
斜阳落下 心中不必惊慌
知道听朝天边一光 新的希望
互助互励又互勉 那怕去到远远那方
前程尽愿望 自命百练钢
泪下抹干 敢抵抗高山
攀过望远方
随后几年,罗文接连演唱了多首电视剧主题曲。也从此,让70、80年代的港剧记忆,离不开“罗文”这个名字。
而其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83版《射雕英雄传》中的歌曲,首首经典。
TVB的83版《射雕英雄传》,是被引进到内地的第一部古装武侠剧。武侠世界里的风雨和人情,和荡气回肠的歌声一起,红遍大江南北。
罗文与金庸、黄霑和顾嘉辉的合作,为世人留下了一首又一首经典之作。
▲罗文与黄霑。
4
如今,世人还记得清晰、醇厚的“罗文腔”,也记得他大胆、前卫的舞台风格。
老搭档甄妮曾说,罗文是个“妖怪”。
1970年代,日本有一位叫泽田研二的流行歌手,以大胆前卫的演出风格著称,被称作“日本的David Bowie”。罗文在日本发展那几年,便把泽田研二那种跨性别演出的舞台艺术,带回了香港。
罗文曾自述:“舞台上的形象,那么妖艳,烟视媚行,日本有泽田研二,香港有罗文。”
在舞台上,他总是穿着闪闪发亮、极致华丽的演出服,向观众呈现最好的自己。
1981年,罗文在制作广东爵士乐大碟《仲夏夜》时,原定要拍摄一组裸露上半身的封面。但在拍摄过程中,突发奇想,于是拍下了一组全裸艺术照。
尽管最初,这些艺术照只是用作私下留念,却还是因为莫名的曝光,让大众对罗文的大胆一片哗然,引起非议。
1983年,罗文的《激光中》,成为了他第一首十大劲歌金曲。
在当时,《激光中》是最早的粤语rap歌曲,配上罗文火热的舞台表演,每一次演唱,都能在观众席上引起阵阵高潮。后来,林子祥因为这首歌太好玩,把它编入了自己的串烧歌曲《十分十二寸》当中。
1985年,一首被评价很“妖”的《波斯猫》,又让罗文再次遭到抨击,认为他的一些表演和形象具有挑逗意味,在向社会的道德标准挑战。
▲罗文在《波斯猫》中的表演。图源:网络
可是,罗文却不以为意。
他说:“我用实际行动去回应,我不会屈服于别人的抨击……我觉得香港在很多地方很先进,但在某些小事上却很落后。”
罗文对自己艺术追求的坚持,十年如一日,他只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徒弟容祖儿曾说,师父给自己最大的启发是,“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做一些自己认为对的事。创造者在初期总会受到抨击,因为大家没见过的事物通常都不会轻易被接受。但是这么冒险的事情,一定要有人担当先锋”。
从艺几十年,罗文始终向往突破、坚持创新、追求完美,一直在当艺术的先锋。他的坚持,成为香港乐坛的一朵奇葩。
5
在艺术上,他可以很“妖”,很前卫,也可以很传统。
回想罗文17岁以前的梦想,也许,是成为一名粤剧大老倌。当时,虽然父母都很“潮”,喜欢看西洋歌舞剧,但生活在岭南,少不了粤剧的熏陶。
罗文小时候,对粤剧十分痴迷。最初,是在家里拿毛巾当水袖,拿着棍棒“学”粤剧表演,被父母抓到如此“捣乱”后便被罚面壁,不能吃饭。
后来,他用实际行动上演了一出“敢于认错,不肯悔改”的戏码。
读四年级的时候,他曾头脑发热,拉上几个也唱粤剧的同学,去红线女家敲门“拜师”。当然,换来的只有红线女女儿的一句“搵边个啊,细路(你找谁啊,小朋友)”。
▲罗文后来与红线女合照。来源:影视截图
“罗文腔”字正腔圆的唱法,与他练习多年的粤剧唱腔一脉相承。
80年代,罗文靠演唱粤语流行曲,尝到了功成名就的味道。
这个时候,他除了在流行乐上乘胜追击,进行突破,也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回溯。
1981年前后,罗文手头上,一边是概念唱片《仲夏夜》,另一边则是香港首部粤语音乐剧《白蛇传》。尽管《白蛇传》在香港利舞台公演22场,到最后,仍然难逃亏本的命运。
▲音乐剧《白蛇传》,罗文与汪明荃、米雪合作。图源:网络
而到1984年,罗文仍不认输,继续自己出钱制作第二部粤语音乐剧《柳毅传书》。
等来的并不是大获成功,而是比《白蛇传》亏损得更多了。
罗文笑称,自己一生中最风雨的时候,就是搞舞台剧的时候。
他的前辈潘迪华说:“我欣赏罗文,不管市场流行什么,自己醉心于艺术。一个真正的艺人应该有牺牲精神。(他的做法)商业方面是亏损了,但在艺术方面却是赚了。”
这些尝试和坚持,皆源于罗文心中有一个梦想:“我常常做梦,希望有一天这些中国神话舞台剧可以在百老汇上演。”
面对最早滋养他的地方,罗文同样满怀感激之心。
1985年,罗文带着最顶级的制作和很低的票价回到了广州中山纪念堂,进行演出。
罗文这一场演出,是为了“将歌声带到我长大的地方”,向广州的朋友、街坊进行一场“汇报”。过去,因为家住中山纪念堂隔壁,他常攒下几分几毛的早餐钱,用来看国外演唱家的演出。最终,这些门票都成为了他艺术领地上的养料,让他在歌坛中独树一帜。
6
很多人不知道,罗文除了唱歌一流,带徒弟其实也是一把好手。
容祖儿、郑伊健、陈小春、黎姿等,都是他带出来的学生,各个都能在香港娱乐圈中占有一席之地。
1981年,又是这个熟悉的年份。在事业仍旧红火的时候,罗文已经开始成立排艺社,用来培养热爱舞蹈的新人。
▲罗文和爱徒容祖儿、郑伊健。图源:网络
1996年,罗文突然宣布退出乐坛,TVB和保良局为他举办了一场《星光的加冕》演唱会。
在晚会上,罗文为自己的选择作出了解释:“我是一个永不言休的人,我只是把工作事业转向另一项,就是幕后工作,以及将我这么多年的舞台经验传授给一些后辈,这就是我退出的原因和心愿。”
罗文教导学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他不会让学生唱他的歌,而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歌唱好来。
他也从未把自己放在老师的位置上,而是和学生切磋交流。
每当罗文听到年轻人的唱歌方式,他会思考,为什么现在的人可以接受这样的事物?这跟我们以前流行的东西,分别在哪里?
所谓教学相长,不过如此。
随着时代发展,罗文也曾经历过事业低潮,不过,最后他都能整理好心情,继续出发。
大概,还是源自于他那颗永远求变、与时俱进的心。
7
2002年10月18日,罗文因肝癌逝于香港玛丽医院,终年57岁。
在罗文非公开的葬礼上,上百名艺人前来凭吊。
殡仪馆外的歌迷,面对记者的采访,难掩哭腔。
葬礼上,金庸亲笔为他写上“歌在人心”的横匾,黄霑则写下了长长的挽联:
即使唱片没有留住多年雷霆声韵,你的好歌金曲浓情也必于乐迷心目中,秋夜春朝,随喜随忧,随时再现;
就算荧屏未及录尽当日风骚身影,那些强人奇行妙事还会在知音思念里,樽前酒后,惹愁惹笑,惹我重温。
▲罗文葬礼。图源:网络
合作多年的造型设计师兼好友刘培基为他准备了漂亮的衣服,亲手为他穿上。朋友、徒弟们则为他订做了舞台样式的纸制品。
他们相信,在另一个世界,罗文会继续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一代歌圣,从寂寂无名到家喻户晓,个中顽强不息、只靠双手的追梦精神,与后来演唱的香港“城歌”《狮子山下》,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这也是为何,罗文的演唱始终经典,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人生不免崎岖
难以绝无挂虑
既是同舟 在狮子山下 且共济
抛弃区分 求共对
放开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起去追
同舟人 世相随
无畏更无惧
2017年,在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的“国际军乐汇演”上,红磡体育馆会场响起了由国际军乐团演奏的三首歌曲串烧,分别是《小李飞刀》《狮子山下》和《世间始终你好》,原唱均为罗文。
经典永流传,许多年过去了,他的歌曲与歌声,依旧伴随左右。
感谢他这一生,奉献了无数好歌。
好歌献给你
让爱藏心里
阳光在我心里照耀
光辉欢笑永伴随
好歌献给你
愿你藏心里
唯愿为你解去愁闷
快乐在歌声里
▲罗文。图源:网络
参考资料:
纪录片:《不死传奇:字正腔圆·罗文》
《TVB无线大宝藏罗文特辑:罗文·歌在人心》
南方都市报:《罗文十年祭 家人回望》,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