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3日讯2月1日,武汉市正式实施职工普通医保门诊统筹。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在全市承担普通门诊统筹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可按规定享受医保报销。新政执行首日,长江日报记者前往我市部分医疗机构门诊部进行探访,不少参保职工已经享受医保报销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月2日,记者从武汉市医保局了解到,新政首个执行日,全市544家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共发生普通门诊就医共3.62万人次,享受统筹待遇7594人次。目前,全市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运行平稳有序,确保参保人员即时享受医保待遇。
协和医院门诊大厅宣传标语。通讯员严毅供图
4500余项诊疗项目纳入普通门诊报销
2月1日一大早,市民肖女士来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复诊。肖女士是一名偏头痛患者,最近失眠严重。该院门诊医生根据病情为她开具了相关检查及药品,但到结算时,肖女士发现,费用与之前不同。“除了药品,连检查的费用,现在医保也能报销了。”肖女士高兴地向长江日报记者展示了付款页面和发票,相关医疗费用共计1603.01元,医保门诊统筹基金支付(医保报销)609.48元。
肖女士的门诊报销电子发票。
据介绍,新政实施首日,协和医院接待武汉市职工医保患者1795人次,按规定享受门诊报销待遇421人次。
这种是实实在在的改变,得益于我市职工普通医保门诊统筹的正式实施。以往,我市职工参保人普通门诊检查和药品费用只能使用医保个人账户(俗称“医保卡里的钱”)或者现金来支付。现在,同住院全部报销项目一样(比例不同),参保职工在全市门诊统筹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属于医保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目录范围内的普通门诊(含急诊)医疗费用,均纳入职工医保报销范围。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纳入国家和省医保药品目录的品种超过2900种,诊疗项目达4500多项,除了药品和有编码的医用耗材,以及常见的胃镜、宫腔镜、三大常规等检查现在均纳入报销范围。
基层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可报销80%
“这个政策对我们太好了。”新政落地后,有不少习惯在社区医院看病的退休老人为此政策点赞。2月1日下午,家住奥林社区的退休职工陈爷爷来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阳街新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使用医保卡结算500元起付线后,医保门诊统筹基金即时报销了102元。
陈爷爷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由于患有不少基础疾病,每次买药都需要花费几百元,但“每个月医保卡里的钱根本不够用”。现在,医保门诊统筹政策实施以后,这次报销了100多元,之后再来买药可以报销84%,一年最多可以报销4000元。“在家门口看病不仅方便,以后还能报销,点赞。”
据介绍,为方便参保职工在基层就近首诊,同时缓解大医院“就医难”的问题,此次新政,我市将在职职工在我市门诊统筹一级医疗机构(含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通门诊就医,报销比例确定80%,退休人员更达到84%。新政执行首日,全市一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通门诊已有2201人次享受医保统筹报销。
协和医院门诊大厅宣传标语。通讯员严毅供图
全市门诊统筹医疗机构将持续优化服务
目前,新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已先后多次组织集中培训,传达我市门诊统筹相关政策。同时,1月29日,全市544家门诊统筹医疗机构完成HIS系统改造,为系统上线提前做好准备。通过微信公众号、职工转发朋友圈、大厅电子显示屏、易拉宝、宣传栏、发放宣传折页、张贴海报等多种形式线上线下向辖区居民宣传门诊统筹相关政策。
为充分满足患者多层次、多元化的就医需求,我市相关部门已下发通知,持续提升门诊服务内涵,围绕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人群,不断优化门诊就诊流程,通过搭建一站式疾病筛查诊疗平台、一体化康复平台,开设专科特色门诊等系列举措,不断提升参保职工在门诊就医的体验感与获得感。(长江日报记者胡琼之张越通讯员孙建彬陈静)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