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清晨5时12分,经过28小时22分钟的长途跋涉,一天前从广州出发的第一班春运列车K4562次,准点抵达四川达州渠县。
“回家了,过年了。”寒冷的风,吹不散人们归乡的激动心情。
K4562,是一班加开的全硬座春运临时列车,配备了4名司机轮流驾驶,乘满全程票价229元,旅客定员1746人。
【资料图】
定员车票,在1月6日19时前便已售罄。“没座,也要尽快回家。”发车前4小时,67张“无座”票被陆续赶到火车站的归乡人买下,他们被接纳在过道、餐车间。发车时,踏上归途的旅客一共1813人。
四川话、湖南话、湖北话,是1月6日深夜,广州火车站候车室内随处可以听到的乡音。安全帽、编织袋、开线的背包和装满桶面、面包等零食的塑料桶,是最常见的随身行李。
归乡,在7日0时50分,拉开序幕。
归家人1赵沉
终点站:达州
归家心语:“如果来年行情变好,还想和妻子把店再开起来。”
带着两个桶,和侄女一起乘车回家的四川达州人赵沉今年已快50岁,在外打拼的近30年里,他最善使用的谋生工具是厨具。作为出生于达州、闯荡珠江两岸砂锅麻辣烫家族的成员,赵沉靠着家族内秘传的麻辣烫配方,和妻子在广州先后开过9家店,每家都以融入广州本地店名元素的“赵记”一词打头。
“开店13年,有时候亏,有时候赚。”赵沉刚刚开店的时候选址不好,亏了不少,有经验后,夫妻两人一年纯利能赚10多万元。“后面外卖平台来了要抽成、房租要上涨,就赚不了多少钱了。”
2020年疫情暴发,赵沉夫妻的薄利小店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妻子和女儿去了浙江的工厂做印染工人,赵沉在同乡的介绍下走上工地,先后去了山西、福建、浙江,然后又回到广州。现在工地开工不太稳定,老板给了5000元让先回家过节,还有3万多元的工钱说在春节前到账。”这些年来,他回家过年的习惯从未中断过,老家有让他牵挂的老人和让他骄傲的儿子。“我儿子今年读高三,成绩不错,他很听话,放假的时候,就去他爷爷那里。”
“我父亲82岁,前段时间已从新冠感染中痊愈,生活可以自理。”提起父亲病愈,赵沉很开心。
新一年,赵沉最大的愿望就是多挣点钱,“如果来年行情变好,还想和妻子把店再开起来。”他说。
归家人2卿德成
终点站:南充
归家心语:最开心的事是新冠感染后,家里4位老人的身子骨仍然硬朗。
55岁的四川南充营山县人卿德成,是少有的没有带桶的旅客。他候车的时候喝了一罐啤酒,喝完后的啤酒罐没有扔。折叠小拖车上的编织袋内塞满锅碗瓢盆等开火做饭的炊具,手边还带着在广东打工的堂哥不要的标尺,“应该是工地上测量用的,他用不着了,我就拿回家,看啥时候能用到。”这些,几乎是卿德成外出打工的全部家当。
卿德成20多岁外出打工,干过搬运工、建筑工,也进过工厂,近些年,他和妻子同在佛山南海区的一个纸箱厂里工作,一个月一共可以赚6000-8000元,每月花200多元租村里的一处旧屋,“我俩出来打工从来没分开过。”
两个多月前,卿德成因为脚部静脉曲张,辞工动了手术,“不辞工请不了这么久的假,我老婆也请了半个月的假照顾我。”休养之后,卿德成一直没有再找到工作,“现在我老婆一个人上班赚钱,压力非常大。”
新一年,卿德成计划继续找工作,可能不回广东了,“没得活干,就不回来了,在老家再想想办法。”卿德成说,现在最开心的事,是“经过新冠感染,家里4位老人的身子骨仍然硬朗”。
“今年过年,我原本不敢回家的,害怕给他们带去二次感染。但老人打电话来,让过年一定回家,你敢不回么?”卿德成说。
归家人3张梅等5人
终点站:南充、广安
归家心语:“能快速平安回家,就是最好的礼物。”
张梅等5人,分别来自四川南充、广安,在珠海同一处建筑工地的打工过程中结识。1月6日,他们人手提着一个装着生活用品和零食的塑料桶,坐顺风车来到广州火车站候车。
张梅是其中比较健谈的一位。她2022年的打工生活,基本都在工地和宿舍间两点一线。“我们年年都坐这趟车回家。1月6日已经买好了票,晚上算账的时候老板才说,来回的车票可以报销,早知道这样我们就买高铁票了。能快速、平安回家,就是最好的礼物。”
……
穿过湖南、湖北、陕西三省,经过1930公里、28小时22分的跋涉,1月8日5时12分,K4562次列车准点到达四川达州渠县。赵沉、张梅、卿德成等返乡的务工者离开车站,换乘大巴、出租车等交通工具,进一步抵近各自的家乡。(文中赵沉、张梅为化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