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突发撤档的《八佰》再次定档本月21日上映后,围绕这部影片的各种争论的声音就没停止过。
(相关资料图)
先是定档后网络流传的发行版本的时长只有147分钟,比去年原版的165分钟相比删减了18分钟的内容,接着出品方华谊兄弟赶紧出来澄清,对网络流传的发行版本进行辟谣,但是最终上映的版本仍然只有147分钟,和网络流出的时长一致。
接着在8月10日多个电影院线的微信群里传出《八佰》在发行上将实行分账制和买断式,即大中型影院仍然实行原有的和片方的票房分账,而以往小影院若要放映该片,则只能实现20万买断影片的方式,此举在保证影片方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让众多抱着指望《八佰》救市的小影院“雪上加霜”。
随后又在11日闹出《八佰》的点映事件,影片在点映上将对影院进行筛选,其中包括2019年票房必须达到一千万的影院才有资格进行点映的硬性要求,这也直接将全国一半影院排挤在外。
买断式发行的收益非常可观,稳赚不赔到手几个亿
实际上,以上3把利器,狠狠地插在小影院的心脏中,《八佰》的上映对于它们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若影院选择上映,则付出高昂的20万元的买断式代价,后续也可能遭遇更多重磅级影片效仿;若不上映,好不容易等来复工,又将因当下缺少无重量级影片上映而失去核心竞争力,只能眼看着观众流失,去其它影院观看《八佰》,自家的影院即便度过了漫长的疫情危机,却要在《八佰》上映后倒下。即将上映的《八佰》对于它们不是雪中送炭,反而更像是趁火打劫,被狠狠捞一把。
相反对于华谊兄弟等出品方而言,买断式发行也获得了比以往分账更可观的收益,毕竟这部分的收益完全归出品方,不再通过分账。而如果依照当前全国12000多家影院以及影院在大中型城市的发布衡量,即便是四线城市,也将有4000家影院实行买断,如果每家影城都支付20万买断费用,最终带来的收益也达到8亿多(相当于影片票房24亿带来的分账票房),数据上非常可观。
因此,买断式分账模式对于影片的华谊兄弟等出品方而言,更像是一门生意经,指望这些偏僻的影院获得的分账票房本就有限,但若是买断式,其结果完全不同。只是这种行为在“肥”了自己的同时,更多的小影院只能在被狠狠被“割肉”和选择留住观众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而无论选择哪一种,其生存也只能是更为艰难了。
《八佰》是来救市了,但拯救更多的是大影院,以及影片方自身,对于更多本来就生存艰难的小影院,《八佰》上演的不是雪中送炭,而是落井下石。
对于大影院是雪中送炭,分账式反而更为有利
当然,《八佰》之所以敢于向小影院下手,而不是针对全国所有影院,也是由于其本身的两点考虑。首先,如果一刀切,看似带来的收益更好,比如全国一万两千多家影院,都支付20万元买断费用,带来的收益超过20亿元(对应影片票房60亿),看似非常可观。但实际上,若是对全国所有影院实行,那结果只能是遭遇更多大影院的抵触,最终的结果是全国绝大多数影院干脆放弃上映,其结果便是《八佰》只能在极少的影院进行放映,最终的结果是极少数影院获得的买断式收益非常有限,反而没有在更多的影院实行分账票房获得的高。
其次,影片在大的影院获得的票房本就可观,即便片方按照当前三分之一的分账票房算,其最终的收益并不比买断式发行带来的低。所以从利益衡量上,对大影院实行分账式票房更符合影片方的利益。
实际上,在疫情的波及下,受到更大冲击的是那些本来实力就很弱的小影院,大的影院反而有更多的资金挺过难关,这也意味着小影院也更需要《八佰》这类具有高票房的影片来同舟共济。但如今等来的买断式发行以及点映在票房等硬性条件的苛刻选择,都阻止了它们的翻身之路。
诚如电影《八佰》里的经典台词“这边是天堂,那边就是地狱!”,在当前的影院上,大影院和小影院在生存上也存在这种“天堂与地狱”的“一河之隔”,对岸再美,他们就是跨越不了。
当然换一种思路,这些盈利困难,缺少足够竞争力的影院或许本就是当前影院极速扩张带来的后果。只是《八佰》加速了它们市场的出局速度。
孰对孰错,只是站在不同角度,用不同利益衡量的结果。本文并不站队,只是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当前《八佰》的发行策略,而对于后续结果,以及是否引起更多的重量级影片跟风,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检测。但无疑,中国的影院在当前的洗牌仍在加速上演。
作者:雪夜我独行filmer
声明: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若未经作者同意,私自转载到其它平台擅自使用原创功能的,一经发现,作者将对其投诉并追究其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