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郭德纲说过一段很有趣的话:“比如我和火箭专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烧煤,煤还得精选煤,水洗煤不行。
(资料图片)
如果那科学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郭德纲为啥这样说呢?
他是想表达,有时候生活中的一些事,根本没有必要解释。
懂的人不需要解释,不懂的人解释也是对牛弹琴。
所以高级的成年人都会默认一个社会法则:只选择不教育!
1
在孔子的故乡流传这样一个故事:
早晨,子贡在门前扫落叶,突然来了一个人,问他说:“你是不是孔子的学生呀?”
子贡点头称是。
那人又说:“既然你是孔子的学生,应该也很博学。我且问你一个问题,一年有几个季节。”
子贡脱口而出:“当然是四季。”
那人却摇头说:“不,一年只有三季。”
结果,两个人为着一年有几季的问题争的脸红耳赤。
最后两人决定让孔子来评理。
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于是,那人便满意地扬长而去。
孔子的学生很不解。
一年明明有四季,老师为什么谎称三季呢?
孔子笑着说:“你没看到那个人通体的绿色吗?他是蚱蜢变的人。蚱蜢春天生,秋天死,根本没经历过四季。你和他争辩四季的问题,不是浪费时间吗?你虽然吃了小亏,但却学到了一个莫大的乖。”
孔子如此做法,表面上看会让学生甚是委屈、丢脸,但是往深处想,孔子是在教子贡做圣人的哲学。
就如孔子之言:“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庄重不与别人争执高下,因为他们知道这没有意义。
与其野性争吵不如选择闭嘴提升自己。
就如《华彬讲透孙子兵法》中说的:“胜了敌人不等于赢了,关键是你自己变得更强了,还是更弱了。”
君子为人处世在乎的是学到多少,而不是赢了多少人。
海明威说过:“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所以对于成年人我们应该要明白:社会中总会出现不一样的声音,而面对嘈杂的世界我们要做的是,只选择不教育。
毕竟,你说只有三季就三季吧,反正傻的人又不是我。
2
《奇葩说》里,傅首尔说:
“成长就是你最终会发现,世界上什么人都有。
当你能够豁达地面对他们,拥有制怒之力,不再妄想强行改变谁,那将会是,自己的新生。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不渡他人!”
傅首尔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叹,是起于她和老刘之间的矛盾。
傅首尔经常说自己的老公(老刘)是一条“咸鱼”,不思进取。
所以结婚后,她就一直费心费力想要去改造安于现状的老刘。
当然,老刘也尝试努力过,他卖过榴莲,干过保险,也被人骗过钱。
可不管如何努力,老刘仍旧燃烧不起来,最终都落败收场。
这种长时间的强力改造,让他们疲倦不堪,甚至出现了婚姻危机。
有一次傅首尔半夜醒来,发现老刘在阳台上抽烟,心事重重。
她忽然明白,一向温和的老刘,在自己魔爪逼迫下,变得越来越没了精气神。
以前那个骑着自行车送她去上班,一边笑一边对她说:“和你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日子”的他好像不见了,就连这句话也再没听到过了。
那一刻,她放下了改造对方的执念,不再逼着他去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
如今傅首尔生活的很幸福。
2020年,在儿子多乐的见证下,傅首尔和老刘举办了一场等了10年的婚礼。
婚礼上,傅首尔说:
“不知不觉认识你12年了,这12年,你对我尽的责任,你所付出的一切,我都一清二楚。”
老刘说:
“39年后的今天,我还是会把水果给你端到书房,睡觉前帮你按按老胳膊老腿……”
傅首尔泪水涟涟,幸福满满。
人虽然可塑性很强,但是过程是残忍的,就如望子成龙的父母,也酿成了不少人间悲剧。
所有不在乎当事人感受的“为你好”其实都是在满足自己的私欲。
加拿大心理学家梅尔勒·塞恩说过:“爱一个人就是指帮助他回到自己,使他更是他自己。”
所以面对爱人,不能选择之后再来教育,而是选择之后不再教育,因为改变一个人真的太难了。
成年人的婚姻应该是不要强求爱人为你改变,而是选择彼此都舒适的生活方式。
你只需做好自己该做的,要明白改变自己的是神,改变他人的是神经病。
3
冯唐想着自己好久没有和朋友们聚一聚了,打算约着三五好友一起吃顿饭。
边想着就边打电话给几个朋友,当时冯唐一共给10个朋友打了电话,发出邀约,当时这些二话没说直接就答应了。
冯唐心里也十分高兴,为了表示自己对朋友的重视,也作为东道主的诚意,不仅订下一家高级的海鲜饭店,而且还亲自去酒店联系主厨商量聚餐的菜式。
主厨看出了冯唐对此的重视,拍着胸脯表示自己一定会亮出自己的绝活儿,做最拿手的菜。
保证他们这顿饭吃得很开心。
没曾想,到了吃饭的这一天,冯唐早早地来到了饭店等待朋友们,但是过了好一会儿才来了4个,其他6个都陆陆续续给冯唐打电话说自己有事情来不了。
吃完饭后,冯唐直接就把那些放了自己鸽子的朋友拉黑了,有的人会说这样是不是有点绝情了。
但是冯唐却表示守约、守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就没有什么交往的必要了。
这就是选择,如果你没有出格,那么我们该吹牛逼吹牛逼,如果你触碰了我的底线,那就要出圈了。
曾经有人问比尔·盖茨:
“微软的人这么优秀,你们是怎么培养的?”
比尔·盖茨回答:
“我们没有培养,人是由过去那么多年的环境造成的,所以只能天成只能筛选,不能培养。
我们所做的,只是把合适的人从人群中筛选出来,而不是把不合适的人教育好培养好。”
社会的高效率法则,不适合就换,没有什么好迟疑的,他们不会花费自己的时间来教育你,让你变好。
成年以后,进入社会我们每一个阶段都像在过筛子,中考、高考、面试、升职......都是在接受筛选。
这些拼的都是硬性条件,不合格就会被淘汰,可见只选择不教育,把改变他人的劲头用在精进自己身上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