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青岛日报
120急救员:为及时响应,把“家”安在单位
(资料图片)
争分夺秒守住生命运转通道
■急救员出车前检查车载设备。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120”,一串令人焦急的数字,也是一条关乎生命的通道。在我市120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及时回应大量的求助信息。出车、爬楼、抢救、把患者紧急送往急诊室……惊心动魄的救援任务需要急救员秉承高度的责任心,投入高强度的劳动。记者从120急救中心了解到,近来,急救电话接线量骤增,一个急救员平均每天要出十几次任务。
12月26日下午3点,救护车呼啸而来,让人揪心的鸣笛声刚停,青岛市急救中心浮山后车组驾驶员兼担架员王启军就扛着担架冲上了六楼。这是市北区的一栋老式居民楼,没有电梯,楼梯陡且长。住在六楼的80岁老人瘫痪在床,因患有多种基础病再加上高烧不退,已经陷入昏迷,家属情急之下拨通了120急救电话。担架自重30斤,加上老人体重,一共两百多斤。王启军和队友合力抬起来,尽量稳住步子往楼下赶去。急救员不需要穿防护服,但N95口罩是必不可少的,王启军戴着口罩,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汗水已经布满额头。转弯到三楼的时候,他突然感觉腿软,手里的担架稍往下一沉,但立即又被稳住。王启军回头,发现是同行的护士搭了把手。王启军感激地朝护士点点头,小团队配合已经相当有默契。
今年45岁的王启军从事急救员工作已经有5年了,这段时间经历了少有的“繁忙”。“现在工作量是平时的好几倍,大家都不容易,得互相帮忙把困难扛过去!”团队所有人都经过急救员培训,所以抢救的时候,王启军也会帮着做按压,而搬运的时候,随车医护也会帮着扶抬担架。
把患者安顿好,王启军集中精神开车往医院急诊室驶去。在和医院护士交接的时候,一辆从崂山区开过来的救护车停在急诊室前。司机隔着玻璃对王启军做了个手势,王启军秒懂,回复了一个点赞的手势。“他今天是白班,这是第二十趟了!互相加油吧!”
王启军家住胶南。近两周,急救中心人手紧张,为了让每一个来电都能得到及时响应,每位急救员的轮班频率也高了起来。“我现在一停下车就想睡觉。”王启军笑着对记者说,但笑容难掩疲倦。为了节省往返上班的时间,王启军直接住在了单位。
就在前两天,王启军听说家里的老人发烧了。下了班给家里打电话询问情况后,他仍决定留下坚守,这样随时可以替班。“我们家老人情况比较稳定,可以居家吃药治疗。”王启军说,好多同事病了,有人是带病坚持上岗,但这个病真发起烧来就没力气搬抬了,影响效率。“我还没感染,理应多干点儿。”王启军语气坚定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