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深海园林”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亮相。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陈悦摄深海占海洋总体积的85%,那里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是一个永恒的“黑暗世界”。然而当科学家下潜至深海,却发现深海里也有“树木成林”。
【资料图】
12月3日,由上海科技馆和同济大学联合打造的“深海园林”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亮相。该展是中国首个深海主题综合性原创临展,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冷水珊瑚林复原场景,数十件来自千米深海的珍稀标本首次与观众见面。展期将持续至2023年2月28日。
深海中的“园林”
201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前往西太平洋地区下潜。原计划去看冷泉生物群,但他和中国科学院深海所所长丁抗在甘泉海台下偶然发现了深海珊瑚林——西太平洋热带珊瑚礁极多,深海珊瑚林是首次发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在无光的海底,4-5米长的鞭状竹节珊瑚、几十厘米高的扇珊瑚,更矮的玻璃海绵等生长在一起,形成了深海中的“园林”。
人们熟知的园林是由植物组成,植物需要光合作用;而深海中没有光,也没有植物,只有动物。珊瑚是动物,不能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它们依靠上层海水中掉落的有机物为生。
汪品先介绍,此次展览的亮点在于呈现深海里的神秘动物群:热液动物群、冷泉动物群和冷水珊瑚群,它们代表着海底的“快生活”和“慢生活”。热液和冷泉口的动物群密密麻麻、层层叠叠,但是一旦源头转移就全体死亡或者活埋,代表“快生活”。而深海珊瑚长得慢,一年长4-35微米,寿命上千年,最老五千年,属于“慢生活”,但是能提供古代深海温度等珍贵信息。
在他看来,深海珊瑚林与陆上的树林有许多相似之处。竹节珊瑚高达数米,有时还分支分叉,相当于树里的乔木;高度不过几十公分的扇珊瑚,相当于陆上的灌木;而更矮的珊瑚和苔藓虫、玻璃海绵等,类似于陆上的草本植物。此外还有海鳃类软珊瑚,可以插在泥沙中固定并密集分布,宛如陆地上的秧田。
深海珊瑚林为鱼类提供了孵育生长的海底,也为游泳和爬行的海洋动物提供了栖居地,包括章鱼、海星、蛇尾类和节肢动物等,就如陆地树林是鸟兽的家园一般。
展览内容深海展览的“开胃菜”
上海自然博物馆介绍,此次展览分为“海边的想象”“追梦深海”“幽暗仙境”“海底奥秘”“探索无限”五个版块。
“海边的想象”以海洋的神话传说为切入点,讲述人们面对海洋从恐惧到希望探索的愿望;“追梦深海”展示了从海面下潜到深海的历史跨越;“幽暗仙境”重点展现深海中的珊瑚林,一个媲美陆地园林的深海自养“园林”,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珊瑚高低错落,为众多的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是黑暗世界中奇妙的景致;“海底奥秘”以有关深海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引导观众从研究者的角度去认识珊瑚林和热液冷泉生物;“探索无限”则通过问题的方式让观众了解到,人类对深海的认识还很少,需要共同努力认识、了解和探索深海。
400平方米的深海场景,集冷水珊瑚、热液和冷泉三个生态系统于一体。通过3D建模、打印技术制作80株冷水珊瑚模型,还原竹节珊瑚、扇珊瑚、柳珊瑚等14种珊瑚自然生长状态,其中最大的近2米高,再加上60个管状蠕虫的微缩模型和28平方米大型多媒体投影的应用,使得近景和远景相得益彰,给观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
展品柱星螅展览选取30多件5个科的冷水珊瑚标本,多为2020年中国科学家搭载“深海勇士号”在南海采集而来。其中,23件冷水珊瑚标本首次与观众见面。馆藏12件8个属浅水珊瑚标本,与冷水珊瑚同域展出。
深海热液区展示了来自东太平洋中脊的热液喷口的岩石及其岩石切片,以及珍贵的管状蠕虫标本和其它贝壳类标本;深海冷泉区域重点展示了由科考船“太阳号”和“海洋四号”以及无人深潜器ROV“科学号”采集的,来自中国南海冷泉区域的岩石及其生物标本,包含了非常完整的深海潜铠虾、贝类、冷水珊瑚及自生碳酸盐岩。现场还有一件来自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深海勇士号”模型,带领大家了解海洋探索的技术发展。
“深海勇士号”模型汪品先回忆道,他当时在水下看到的最长的是竹节珊瑚,“底下真的像竹子一样,一段白的,一段黑的,顶上长着珊瑚虫”。他看中了一个长珊瑚,上部卷曲,拉直大概有5米长,本想带回做标本,“很遗憾半路断了,上面活的东西都掉了”。所以对于展品,他有些遗憾:“这些东西在海底是美女,拉上来就是骷髅了,我感觉不能完全代表海底的诗情画意。”
不过,此次展览也许只是一个开始。汪品先去年提出,上海有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还缺一个深海馆。“这次展览是一个开胃菜,让大家来看看海底有什么,后面争取能够打造世界上第一个深海馆。”
他表示,深海探索的科技是最近二三十年才发展起来的,就他所知,还没有一个公众博物馆来展示深海探索的奥秘和技术,“上海应该走在前面”。在他的设想中,深海馆应该包括海底构造、海水形成、海底生物等科学,各种探潜的深海技术,以及人文历史等内容。
“深海园林”展也希望把探索深海的种子埋到青年一代的心里。“我非常希望中国的青少年能够从小就喜欢大海,有海洋的气魄,有海洋的性格,这样才有闯的前景。”汪品先说,希望青少年有对海洋的热爱,不是为了考试分数或者毕业文凭,而是天生的喜欢。同时,做海洋的不一定都要念海洋专业,“海洋的对立面是陆地,陆地上有的海里也有,所以各行各业都可以发展海洋事业,共同打造中国的海洋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