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一部“双城”设定的新幻想故事
——柴纳·米耶维《城与城》读后
《城与城》是一本带着幻想外衣的侦探小说,是英国小说家柴纳·米耶维除《鼠王》之外的又一力作。米耶维以“新怪诞”风格奠定国际声誉,是21世纪重要奇幻作家。其代表作品有《鼠王》《城与城》《帕迪多街车站》《地疤》《伪伦敦》等,他的作品多带有诡异的幽默感,擅长借助奇境探讨真实人生和社会文化议题。其中《城与城》以独特荒诞的“双城”设定、巧妙缜密的悬疑情节、流畅的故事节奏以及故事背后表达的思想内涵,大获业界赞誉,并荣获2010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同时,《城与城》充满黑色电影和硬汉派推理小说质感的行文风格、反主流的独特幻想、身临其境的场景描写,也让其成功地影视化,改编为同名英剧与大众见面。
故事以看似常规的侦探小说的内容开头:一天,乌库姆城大学一名女学生被谋杀,贝歇尔城极端暴力案件调查组的博鲁警探负责调查此案,发现这桩谋杀案不仅蹊跷,背后也许还隐藏着更危险的秘密。为了寻找真相,他不得不打破传统,冒着“越界”的风险,与邻城的警探携手破案,结果却卷入了两座城市积蓄已久的斗争之中。整个故事以调查案件为引线,“双城”“越界”“寻界者”等独特的幻想设定穿插其间,在心理上、思想上、视觉上紧紧攥住读者的心。案件只是一个吸引读者走进故事的引子,迷雾之下的这个不同寻常的世界,或者说两座奇特的、重叠交错的城市,才是作者设置的真正谜题,而藏在城市背后的文化差异、社会问题正是读者要去找寻的谜底。
贝歇尔和乌库姆是位于同一地理位置上的两个城邦国家,语言文字、政治组织、经济水平均不相同,互相交错融合,却被严格的法律要求所分化。两座城市的居民可能互为邻居、在同一幢大楼里上班、每天途径一样的路线,却不能对视、不能交谈、更不能碰触,否则就会被判为“越界”,而隐匿在两座城市中的第三座城市——潜伏在历史背后的“奥辛尼”传说也随着故事的发展不断渐渐浮出水面。随着探案不断推进,案件和城市的政治历史悄然联系在一起,如一块块拼图,逐步拼凑出贝歇尔和乌库姆的完整样貌。主人公博鲁探长第一次因案情调查需涉及两座城市而面临重重挑战,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变,那些从小就被灌输的有关边界的教条遭遇怀疑,价值观一次次受到重挫。但在故事结尾,原本欲意打破教条的探长却又成为了教条的维护者。这样的反转结局,带给读者莫大的震惊,回味无穷。而关于第三座城市“奥辛尼”传说与“巡界者”,仍是书中最隐秘的存在,作者别有用心地并未点破,似乎只让它成为一种符号和标志,而非具体的某个人、某个关键性因素,从而引人遐想。这也是本书诸多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本书“双城”的设定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大胆幻想,作者将各个层面的冲突杂糅在一起,让矛盾激化凸显,从而让读者在这种张力十足的背景下思考规则、道德与人性。《城与城》值得阅读,值得深思。正如两座城市中的一个传说故事,“乌库姆男子与贝歇尔少女在联合大厅中央回家之后却发现彼此相邻而居,于是,他们诚信而孤独地过着每一天。在各自的城市里,他们于同一时刻起床,然后如情侣般并肩走过交错区域的街道,但从不相触碰,从不交谈,从不违规越界。”
在作家柴纳·米耶维笔下,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克制却更显柔情。就像故事结尾,探长与同僚道别,两人无声对视,同僚举杯致意,探长消失在阴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