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当这熟悉的音乐响起时,大概就是每一个人的童年了。
(资料图片)
2009年,76岁高龄的游本昌在黑龙江大光明寺剃度出家,法号定畅。而800多年前,李修缘也在浙江台州国清寺出家,法号道济。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不知道是游本昌活成了济公,还是定畅向往了道济。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鲁豫问游本昌:“您当年拍第一部《济公》的时候,一共8集,我能问问每集的片酬是多少吗?”
游本昌说:“当时的片酬是一集120块,然后在拍最后一集的时候给了我150块。”
鲁豫好奇道:“为什么会多给了30块呢?”
游本昌说:“他们觉得应该多给一点呗。”
然后鲁豫又问:“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济公的葫芦怎么灌水都灌不满呢?”
游本昌老师哈哈大笑说:“其实这是应用了一个类似魔术的原理在里面,因为这个葫芦是没有底的,而葫芦的背面又通着一个管子,所以灌水时水就通过管子流出去了。”
鲁豫还问:“因为你形象合适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们为什么会让你来演济公?”
游本昌老师说:“原定的角色其实是要别人来演的,但是导演最后斟酌再三,又联系了我,说我气质最符合,这才决定要我演的。”
游本昌老师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他所饰演的济公成了大家心目中永恒的经典。
在采访的最后,游本昌老师笑着说:“我那时候一出门大家就喊我济公,好像我的名字就是济公。”
您的名字不是济公,但您又何尝不是济公?回首游本昌老师的一生:他与人向善却又不苟同,敬业却又不拘泥于角色。这恰恰是他最令人敬仰之处。
游本昌和佛门从小就有着很深的渊源,小时候他的父母给他算过命,人家说他活不过13岁,只有皈依佛门才能闯过这一劫。
那时的人们都迷信,为了让儿子逃过劫难,于是他的父母便把他送到寺院,游本昌因此得了一个法号——乘培。
因为他的二姐是编剧,经常接触戏剧和电影,游本昌从小耳濡目染,小时候就对表演展露出极高的兴趣,后来他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习,毕业后被安排到中央实验话剧院当一名演员。
如果不是济公这个角色,游本昌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话剧演员。
但他和佛家的渊源不浅,导演张戈找到游本昌想让他出演济公,一开始还拿不准游本昌到底适不适合,当游本昌表演了一段济公的形象后,导演就认定了他。
这是游本昌的第80个角色,也是他第一个主角,在此之前,他饰演的79个角色也都只是小配角。游本昌说:“我个头不够高,形象也不好,也不够走运,我觉得我就是个‘佐料’演员,别人演主角,我就是绿叶。”
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从服装道具到人物动作,每天都在认真构思,但导演只给了他一个月的准备时间,根本准备不完,到后来,游本昌也只能边拍戏边琢磨。
”济公步态“的出现就是在拍戏中琢磨出来的一个偶然。
有一次在拍摄中场休息的时候,导演等人在西湖前准备,游本昌老师在亭子里躺着乘凉。
突然,工作人员大喊一声,“好了!好了!”
游本昌老师被震得一惊,匆忙起身,披挂着衣服,鞋都没穿好,就拼命跑去现场。跑着跑着,游本昌老师趿拉着道具鞋,一步一踉跄。
突然,他灵光一闪,觉得“这才是济公的感觉!”
原来,当初在拍完前两集以后,游本昌老师回看,总觉得济公的魂没演出来。而这一次,竟然误打误撞找到了那种感觉。也因此,在屏幕中向我们演绎了那完美的“济公”形象。
不得不敬佩当年的老演员,时时刻刻都想着琢磨演技。当年拍摄这部戏时,游本昌老师已经50多岁,而且当时拍摄条件十分辛苦,但是他丝毫没有埋怨,一直兢兢业业地演戏。
而济公的醉态也是游本昌老师根据武松打虎的片段琢磨出来的,他形容这种醉态为“脚踩棉花,风摆荷叶。”
观众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眼神,却没想到这背后凝结的是老一辈艺术家们无数的心血。
而那表演吃肘子的一幕,更是让人泪目。当时在拍摄这段戏的时候正好是晚饭时间,那肘子用火一烤,香味就透出来了,真的很馋人,可游本昌老师喜滋滋地一咬,才觉得不对劲:肉臭了!
但是导演不知道,还在那里喊着:吃,快吃!他只能硬着头皮大口地吃肘子。
而且不能只是吃,还要表现出好吃,还要吃得津津有味才行。
看他的表演,拍摄现场没有一个人觉得不对劲,直到导演喊“停”,游本昌才跑到旁边,“哇”的一声,把肘子吐了出来。
原来肘子是头一天下午买的,当时正是夏天,温度高达39度,剧组也没有冰箱。虽然肘子皮完好无损,但是肘子肉已经变质了。
小时候看《济公》,一直觉得演员很幸福,因为有很多的肉吃。但长大了才知道,也不是所有的肉都好吃的。
之后在节目中谈及吃发臭的肘子时,游本昌说:“这是演员的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第一自我感到臭了,但是第二自我你脸上必须要有表情,必须表现出的是香的感觉,因为这才是做演员这个职业的必然情况。”
接着老人家眼睛湿润了,说“为艺术可以献出生命,但是决不能爱艺术中的自己。爱自己,是搞不好艺术的。”
一句话,说出了一位老艺术家对艺术的真诚感悟,更说出了《济公》之所以成为经典的理由。
前段时间笔者又看到《济公》里济公烧毁房子的片段。
“恩公,那烧的是谁的家?”
“我的家。”
游本昌老师在《济公》里烧掉自己家时的表情,真的太震撼人心了。看着自己的房子被烧掉,济公一半脸笑,一半脸哭,眼睛里有泪花,却没有流出来。
这一段应该讲述的是人性与佛性的转换觉醒,笑的是佛性,觉醒顿悟荣登极乐皈依佛祖:哭的是人性,不能孝顺父母,出家已无家,俗事也不能再做,辜负了家人。
这时,我才真正地体会到了那句话:左眼在哭,右眼在笑。
他的一个表情明显让人看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情绪,让人看着感觉自己就是剧里的那个人,真的亲手烧掉了自己的房子,这才是真正的演员。
还有一次,在拍摄时,他的女儿来剧组探班,刚到现场就被吓哭了。原来那天拍的是济公在衙门受刑的戏,一场戏拍了12遍,游本昌就趴在地上被板子打了12遍。当时,他已经52岁了。
为了力求真实,游本昌要求导演必须真打。这场戏拍完后,游本昌疼得站不起来,女儿看到后心疼不已,忍不住在现场大哭。
但,游本昌老师的努力没有白费,《济公》在当年播出后,可谓万人空巷,获得了中国电视史上史无前例的成功。观众们打心眼里喜欢那个整天喝得醉醺醺,大口吃肉,摇着破扇子,嘴里还念叨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虽然看似不正经,却行侠仗义,抱打不平,惩恶扬善“的臭和尚。
游本昌也因此成为全民偶像,红遍大江南北。很多片方都带着高额片酬请他演出,但他却一一拒绝了,他说:剧本不好,不演;有酒局牌局,不去。
大家都说他“跟钱不过去”,他表示,不想对不起观众,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1994年,游本昌筹资拍摄了《济公游记》,赚了180万。然而,61岁的游本昌转头就将所有的积蓄投进了哑剧《游先生哑然一笑》中。最后这部哑剧电视剧惨淡收场,让他赔进了全部身家,可游本昌表示一点儿也不后悔。
他说,“作为一个演员,我做了我想做的,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在中国哑剧事业上留下了一笔。”
而如今已经87岁的游本昌依然活跃在舞台上,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着实令人钦佩。
所以为什么这些老一辈的演员们能称之为艺术家,或许这就是最好的解释。
最后笔者想问,大家对游本昌老师有什么看法呢?你觉得他的济公演的好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END -
作者:佩奇娱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