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小说《金瓶梅》的前五回主要引用了《水浒传》中故事情节,很多人物也都是直接从《水浒传》中搬运过来,但是人物和情节虽然基本一样,许多细节却做了不同程度的改编,这些改编也使得人物性格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下面要说的这位郓哥。
郓哥的形象在电视剧《水浒传》中被做了巨大的美化,实际上在他去给武大郎打小报告的时候,与友情、道德这些东西没有一丁点的关系,他的这种做法完全是由于分不到王婆的好处而眼红。
在书中郓哥有十五六岁的年纪,古时候这个年纪也说不上小了,他的主要营生手段有两种,第一是到县中的许多酒店里贩卖一些新鲜水果,第二便是靠西门庆平时对他的一些施舍。在他告密的那一天,他原本便是想找西门庆“赚三五十钱养活老爹”。《金瓶梅》的故事发生在宋徽宗时期,根据《宋会要辑稿》的记载,这三五十钱在当时大概能够买到八、九斤白米,可见西门庆平日里对郓哥出手非常大方,要知道这时候的西门庆还没有得到孟玉楼、陈经济和李瓶儿的家产,按书中的说法还只是一个“殷实之家”,可他依然能够在郓哥并没有为他做什么事情的情况下,每次施舍给他“三五十钱”,抛开西门庆的人品不谈,但就这一点来看,他绝对算得上是郓哥的“衣食父母”了。
但西门庆这种不计回报的施舍非但没有让郓哥对他心生感激,反而让郓哥对他产生了过度的依赖,并且一旦从西门庆处得不到这份施舍,便开始对西门庆开始嫉恨。郓哥听说了西门庆去与潘金莲约会后,并没有去告诉武大郎,而是直接跑到王婆的家里,企图与王婆共分西门庆赏下的好处,他对王婆说:“干娘不要独自吃,也把些汁水与我呷一呷。我有什么不理会得。”
面对郓哥这种半是央求,半是威胁的无礼要求,王婆当然不能答应,估计换成是谁也不会答应,在这件事情上你郓哥没有出过一份工、一份力,并且与王婆又非亲非故,现在听说有好处了便跑来要分一杯,这不是莫名其妙吗,这与明抢有什么区别。
在被王婆拒绝之后,郓哥恼羞成怒,转身便去找武大郎告密,但他并不是无条件的告密,在告密之前,他先是对武大郎进行了一番冷嘲热讽,从他对武大郎的这一番嘲讽之中,我们可以看到郓哥无疑是一个非常刻薄之人,在他的话语中看不出有一丝对武大郎的同情。嘲讽完了还不够,他还要从武大郎处收些好处,武大郎想要给他十个炊饼,郓哥的回答是:“炊饼不济事。你只做个东道,我吃三杯,便说与你。”如果真的是出于友情或道义来向武大郎告密,应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武大郎遭遇这种事情的时候,提出这样的要求吧。
在酒足饭饱之后,郓哥向武大郎提出了他的捉奸计划,而这时的武大郎完全忘记了兄弟武松临行前对他的嘱咐“如若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竟然就这样相信了这个刚刚还要与王婆分羹的小人郓哥之言,毅然决定第二天与郓哥去捉奸,既然郓哥来告密不是出于什么友谊和道德,那么陪武大郎去捉奸自然也不是了,书中交代,武大郎给了郓哥两贯钱和几个炊饼,两贯钱可比西门庆那三五十钱多得多了。
在去捉奸的时候,郓哥依然没有任何意气可言,当西门庆将武大郎一脚踢翻之后,郓哥根本没有管武大郎的死活而是“见势头不好,也撇了王婆,撒开跑了。”反而让王婆和潘金莲将武大郎扶回了家,这对于来捉奸的武大郎来说无疑是一种更大侮辱,试想如果将武大郎扶走的是郓哥,也许武大郎还能够挺到武松回来的那一天,那样的话,这些接下来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
当武松回来之后,通过邻居之口,知道了郓哥知道武大郎之死的内情,于是便找到了郓哥,郓哥见到武松之后,以老爹六十岁没人照顾为由,要了武松十五两银子,才决定将事情全盘说出,当然这个地方到不能说郓哥不对,毕竟他是为了尽孝,为自己的父亲打算,而武松也表示理解。
在《水浒传》中,作者给了大家一个看似暴力血腥的结局,但是这个结局却能实现读者心中的正义。可《金瓶梅》却没有让读者期待的正义发生,而是让这一片密不透风的黑暗继续的持续了下去,作为这片黑暗缔造者之一的郓哥,也从此没有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