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热搜上的常客,百看不厌的《甄嬛传》,其实已经是11年前播出的“过去式”……这些年来,观剧的人长大了,审美观念变化了,它到底是如何捱过时间的考验,被誉为经典?
我想背后关键的一点首先是——它经得住被“品味”。无论是剧,还是小说,所有文艺作品的价值在于“被观看”“被阅读”“被欣赏”。如果没有观众和读者,没有人懂得欣赏其中的魅力,任何被提炼出的意义都要“大打折扣”,在这方面,《甄嬛传》的确拥有难以被复刻的经历。
一部《甄嬛传》,引得剧迷纷纷“下场”,从影视制作、台词文本、演员表演等各个角度加以解析。为求能充分消化剧情细节,甚至衍生出“甄学家”,将这部剧翻来覆去地看了几十遍,“看到自己都会演了,台词都会背了”。
在文化市场走向“工业流水线式生产”的今天,我们反而愈来愈需要能够被细细咀嚼的“精神食粮”,从而填补短、频、快信息冲击下遗留给我们的心理空虚,只希望未来有更多像《甄嬛传》这样可以被“细品”的文艺作品出现。
孙庆云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