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费加罗报》网站1日发表题为《波兰“闪电”便携式防空导弹面对俄军的米-35和苏-34表现良好》的文章,作者为马尔钦·斯坦德拉和瓦夫日涅茨·斯维齐茨基。全文摘编如下:
一架米-24/米-35直升机被一枚导弹击落的视频传遍了世界。
这架俄罗斯直升机在离地几十米高的地方高速飞行时被导弹击中,之后着火坠毁在地面上,爆炸场面惊人。
网民们想知道击落这架直升机的是波兰的“闪电”地对空导弹,还是美国的FIM-92“毒刺”导弹。
判断的天平倾向于前者。主要是发射的高度对其有利。
乌克兰人很快宣布,3月6日晚在哈尔科夫附近,一架苏-34战机被击落。一名机组人员死亡,另一人被俘。
发射“闪电”导弹的操作者获得了一块手表作为奖励。
“闪电”便携式防空系统因性能优于著名的“毒刺”而受到追捧。
俄罗斯飞行员似乎对配备了热瞄准仪的“闪电”可以在夜间使用而感到不愉快地惊讶。
运往乌克兰的“闪电”数量尚不清楚。
2月初,在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之前,波兰国防部长马里乌什·布瓦什恰克就宣布了运送这些导弹。
这些导弹最初是给波兰军队制造的。
“闪电”受称赞并不令人意外:波兰是一个非常封闭的便携式短程防空系统生产商俱乐部的成员。
“闪电”导弹是“霹雷”导弹的升级版,后者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生产。
“闪电”和“毒刺”一样,使用红外制导,这意味着它们的目标是热源。
“闪电”导弹的开发始于2010年,起初的目的是实现“霹雷”的更新换代,结果得到了一种潜力明显更高的产品。
与其最广泛使用的竞争对手——美国的FIM-92“毒刺”和俄罗斯的“针”——相比,“闪电”属于更加现代化且数字化的一代武器。
它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在非常低的高度实施打击。
但它也可以攻击4千米高度的飞行物体,最大射程6.5千米。
这比它的竞争对手更强大。
因此,敌方的飞行器需要飞得更高,而在更高处其他防空系统可以发挥作用,这使得利用无人机变得更加困难。
对导弹进行编程也是“闪电”独一无二的性能。
另一项关键创新是导弹精确度和探测范围的提高,这得益于一种新型探测器,主要是冷却光电二极管。
这让“闪电”能够探测并瞄准小尺寸物体。“闪电”也可以对抗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