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除了铁杆观众的感情 我们面对的一切都是新的
走进沈阳新型文化业态的“多元宇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演出中的石毅(左)
石毅妆前妆后
肖恩和鸣鸣的团队在上海捧杯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农历春节里,沈阳文化产业新型业态的从业者们普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机遇:舞台还是那个熟悉的舞台,台下的观众依旧情绪高涨,可饱满的互动中除了喜悦却偏偏还有一丝额外的收获。
是节日强劲反弹的市场?是“烟火气”的重新蒸腾?一系列利好的信号好像都不能准确地描述喜悦之外的情愫。
“这对我们来说,是崭新的希望,是全新的信心,是踩在节拍上的感觉!”
从业者的话对一直致力于宣传、推广沈阳文化产业业态的记者来说,同样欣喜不已。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也发现,节后集体性、现象级的强势复苏,本就在意料之中。
大家快来,“妖王”正在跟“宁采臣”搏斗
在农历春节假期开始前,00后的石毅便不断“加码”,加大了每天体能训练的强度。从热身的平板撑、开合跳开始,压腿、上力量训练至少持续一个半小时以上,而且每个动作都保持一首歌的时间。黄豆大的汗珠,不一会儿便打湿运动服,即便如此,大幅度的训练始终没有降速。石毅在为自己扮演的角色,“幡灵迷境”里的“妖王”,做着准备。
在“幡灵迷境”一场三番的演出中,二百余名观众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分散到由18位演员架起的故事线里,高大帅气的“妖王”无疑是很打眼的主角。“快追上Boss!”他总是能吸引大部分观众的追随。
在人声鼎沸的春节里,石毅扮演的“妖王”是焦点之一,“每场戏至少有几十名观众一直跟在我身后。”作为演员的他心里特别满足,“观众的热情还能激发演员的潜力,让我们呈现出超越以往的表演。”
一次,石毅在与“宁采臣”打斗负伤后,随手拉了一位观众,“吸收凡人的魂魄,疗伤。”起先“被选中”的观众还是一脸蒙,可随着石毅的演绎,观众也渐渐进入佳境,配合地“痛苦呻吟”、倒地哇哇大叫,演了一把“死掉了”,一同体验的观众到最后也不相信这一对临时搭档是即兴发挥的,“太自然了!”
这样绝佳的互动效果,是石毅之前所没想到的,“观众与演员之间的感觉,仿佛回到了几年前。”
三年前,读表演系的石毅第一次接触沉浸式戏剧,那时的他以一名普通观众的身份走进“幡灵迷境”。精彩的演绎、绝伦的场景,给石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2022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幡灵迷境”的导演相中了石毅,认为他的骨相和气质很适合演“妖王”。于是,还在读大学的石毅便加入了“幡灵迷境”。集体训练中,石毅发现,每一位演员都非常敬业、卖力,闲暇时不是在练功、就是在琢磨怎样提升。在这样的氛围带动下,确定了“妖王”的角色后,石毅也恶补了大量有关玄幻、仙侠类的影视剧,学习影视剧里“妖里妖气”是怎样修炼成的。渐渐地,他也对“妖王”有了自己的理解,“‘妖怪’的笑不是简简单单的咧开嘴,有时会伴随怪笑;生气时,身体的扭曲会很夸张。”
业态低迷的那段时日,石毅和其他演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剧本打磨、演技提升中,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如今终于等来了春的回归。
匆匆数年,沈阳脱口秀已打开全国市场
等待的滋味,对搞笑圈脱口秀主理人兼演员刘海斌来说,也是感同身受的。前几年,能容纳百余人的小剧场,经常稀稀落落只有二三十名观众。可无论境况多不乐观,演出始终没有停!
作为将脱口秀业态引进沈阳的“第一批吃螃蟹者”,土生土长的刘海斌把全部的热情都献给了脱口秀舞台。“观众少时,我们就深入生活、创作段子,脱口秀演出比拼的就是原创能力。”2022年,时走时停的演出间隙,刘海斌和团队以三个月为周期,创作了大量的新段子。
在业态收到复苏信号后,蛰伏时打磨的耳目一新的段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帮助搞笑圈收获了大批新粉丝。凭着叫座的内容,搞笑圈脱口秀还打开了南方市场,一些一线城市不计成本邀请沈阳脱口秀演员赴外埠演出,好评如注。从大年初二开始,搞笑圈脱口秀连着演了5天,每天两场,场场爆满。看到观众捧腹大笑的样子,刘海斌偷偷抹了好几回眼泪,“我们演员站在台上,心里比观众还开心。”
而更令刘海斌骄傲的是,许多搞笑圈脱口秀演员从搞笑圈起步,如今已走上了更高的舞台。比如,搞笑圈里的“王十七”(艺名)成为央视舞台的常客;肖恩和鸣鸣在2022年摘得了脱口秀大会训练营的第三名。一批批从沈阳走出的脱口秀演员,以过硬的节目和扎实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沈阳人的幽默还有城市的日新月异。
我们想说,无论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妖王”还是搞笑圈喜人的“笑果”,这些新型业态的蓬勃所带来的促进与发展,其实是双向的。一方面,正是有了从业者们不言放弃的坚持,才让城市里的我们,得以看见、体验这些不输给一线城市喜闻乐见的全新文化形式;反过来,每一个沈阳人不离不弃的支持、跟随,也给了他们坚持的力量。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