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是2009年上映的史诗科幻电影,就算没看过《阿凡达》电影的人,也都对蓝色皮肤和长长的尾巴,体型巨大的纳美人印象深刻;其背景设定于2154年,描述人类已有在外星球开采珍稀矿产的技术,在一颗生态茂盛、名为「潘多拉」的星球上,发现了可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的矿石,并制造出可由人类控制的纳美人身体-「阿凡达」,与当地纳美族人进行交流。
主角杰克·萨利,为一名前海军陆战队队员,但是下半身瘫痪,当他「连接」上「阿凡达」后,双脚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潘多拉的森林里奔驰;一天出任务时,遭遇意外又与队友失联,因此被纳美人部落奥马的卡雅族的公主涅提妮所救,之后两人在星球上冒险,杰克通过学习、体验纳美人的真实生活,逐渐改变想法,最后与奥马地卡雅族人共同反抗贪婪人类军官的故事。
【资料图】
《阿凡达》的剧情相当简单,是一个「原侵略者」落入对方「被侵略者(原住民)」情境后,立场改变的过程,也是许多环保生态议题作品中,常见的题材模式;虽然并非复杂的剧本,但是《阿凡达》从此在世界影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至今依然是「全球最高票房电影」排行的第一名,
创作过程历时将近15年
《阿凡达》导演为詹姆斯·卡梅隆,代表作品包括《终结者》、《异形2》、《泰坦尼克号》等,多为高票房经典;不过他早在1994年,就撰写出了80多页的剧本大纲,并宣布将会使用大量特效合成技术,然而1999年制作出的第一部成品,让导演深感「技术不足」,无法呈现出所想要表达的故事和场景,因此决定先投入技术的改进与研发。
在此期间,制作团队聘请语言博士,特别为电影中的原住民族从零「创造」出一套完整的语言系统,以及成立两组独立的美术团队,一组主要负责潘多拉星的植物群和动物生态系设计,另一组则负责创作机器人与人类科技元素。2006年时才完成了更多的剧本细节,从「构思」至2009年真正大银幕上映,历时将近15年,制作成本约为2.8至3.1亿美金。
技术突破改变好莱坞
影史第一次,全程运用IMAX与3D技术拍摄,在2022年的现在,IMAX和3D电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在当时全程以3D眼镜观看电影,对所有人来说都很新奇。
除此之外,导演追求最逼真、流畅的合成影像效果,直接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动态捕捉动画技术,开发时间就费时14个月,并且在同类摄影棚更大6倍的动作捕捉摄影棚拍摄、使用虚拟镜头系统拍摄、特效公司制作期间使用了四千多台服务器等等。
团队的「坚持」推动了许多崭新科技,创下电影制片技术上的多项变革性突破;当年媒体评价,画面呈现了所有惊人的细节,如泡沫的动态,太空鲸鱼的遨游,像是一连串的惊奇,最身历其境的视觉冒险体验。
前卫概念预言「元宇宙」
Avatar,是「化身/分身」的意思,原来自梵语,指印度教神祇以肉体形式出现时的化身,在电影中,「阿凡达」是经过基因合成、供人类控制的纳美人躯体,人类「穿上」以意念驱动的阿凡达,进入潘多拉丛林世界。
人类暂离现实的自身状态,以意念及精神的方式进入一个平行世界的「虚拟化身」并自由生活,这就是「元宇宙」最广义的概念,同样是「化身」形式的作品,在《阿凡达》之后有《头号玩家》、《未来战警》等等,在「科幻」系列中已自成一类别。
同时,《阿凡达》的背景是探讨「扩张主义」,以及生物多样性,讲述「大自然」与「科技文明」的冲突,带出人类自我定位的反思。导演曾在访谈中表示,故事的确有一些《与狼共舞》的影子。
《阿凡达》创下纪录后,在世界各地举办艺术展,或有阿凡达主题乐园,但是观众一直在问:「什么时候会有续集呢?」终于,制作团队经历13年不断沟通协调,以及克服困难的拍摄工作,才完成续集《阿凡达2:水之道》。
导演请来奥斯卡奖摄影师、好莱坞大片剪接师等金牌制作人员,原班卡司也全部回归,近期发出前导预告,已成为网络一大话题,年底就要上映,潘多拉星球势必又会掀起一波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