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娱乐

当前关注:港影:偶像派的实力,谁的角色“非他莫属”?

2022-09-16 16:41:14
A+ A-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见到过这样两种言论。


【资料图】

他们说《父子》这样的电影,最合适的人选是林雪。

而不是郭富城。

又有人说,《色·戒》无非是剧本好。

如果换成张家辉,或者十五年前的梁家辉。

也毫无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影偏好。

也有自己心仪的演员。

这其实无可厚非。

而类似“谁可以替代谁”的言论也非常多见。

但果真如此?

先拿《父子》来讲。

电影讲了一个失败的中年男人的故事。

这人没有文化、烂赌且脾性暴躁,他不但将自己的生活搅得一团糟,令妻子无法忍受、决绝出走,而且将幼子推入盗窃的火坑。

这个故事来自真实事例。

那么谭家明导演为何钦点郭富城出演,而郭富城在这部电影里的特点又是什么?

2005年的《三岔口》,郭富城那种极致的情绪张力,为他赢得了这次机会,而在《父子》中,郭富城身上则有一种爆炸性的力量。

这种力量强大而真实,从郭富城的眼神里,从走路的姿态中,甚至从每一次的争执、吵闹和暴躁状态间散发出来,无处不在,令人只想避而远之。

说实话,迄今为止,还从来没有在第二个演员身上,见到过这种层级和饱满程度的力量感。

瞬间炸场的爆发其实很容易见到,比如《喋血街头》的张学友、《黑金》和《龙城岁月》的梁家辉以及《证人》、《大追捕》的张家辉,但形成一以贯之的表演“气场”,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林雪有没有这种从内而外的力量贯通?

这个问题可以暂且不论。

而如果让林雪来演周长胜,对手演员杨采妮、林熙蕾要不要换?甚至小演员吴景滔的形象和他也可能不怎么像一对父子,就剧情来讲,如果杨采妮在电影中不想和林雪过下去,然后又去找了一个和林雪长相一模一样的爱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审美偏好?观众会作何感受?

当然还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说服谭家明导演,去为林雪这种特质的演员量身定做一个剧本。

所以抛开表演能力不谈,这也就是偶像派的绝对实力。

这也就是唯一性。

再看《色·戒》。

这部电影改编于张爱玲的同名短篇小说。

阴狠、冷酷而欲望炽烈的易先生,年华正好的王佳芝,旧年代的洪流,恨、爱与欲望的交缠,选择、变数与结果,有些可以逆料,另一些则无法预计。

李安的功力确实可怕,再度挖掘了梁朝伟的表演潜力,令其在《花样年华》和《无间道》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尤其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感,而其眼内情绪的饱满度更是一如往昔。

两个“家辉”也自然都是好演员。

也即便假设表演的障碍不存在,但王佳芝面对两个“家辉”式的易先生,在短时间接触到情况下,由痛恨转而滋生爱意的可能性有多大?

因为这是一场关乎性命的豪赌,除了刻骨、无悔的深爱,没有第二个理由。

而男女之爱,在人格魅力、温存与合缘之外,视觉很重要。

虽然梁家辉演过《情人》,但仍然是气质型的东方男子,与梁朝伟在形象与深情层面无法比拟,而他的阴狠,更近周朝先的外露,张家辉则大概率只剩下硬桥硬马的“斗狠”。

所以,两位“家辉”如何能替?

仍如前述,改剧本、改故事,然后换演员。

然后就变成另一部电影。

演员其实是用作品征服观众的。

而并不是依靠拥趸的“自来水”式宣讲,不管如何去突出其魅力,如果没有足够扎实的作品,即便得来名声,也是沙土中的高楼。

所以不要以为,其他演员的成功作品和突出角色,换自家爱豆上去,可以同样出色。

演员与歌手的价值,都在于创造。

他们要领略剧本或词曲的意蕴,结合自己的经验、思考与思维发散,去进行尤具个人特点的深度创作,而最终结果,就是其综合硬实力的显露,所以作品才是胜负的底牌。

基于这样一个逻辑。

如果想要做对比替代,首先要从翻阅演员的历史作品,比如郭富城的关丰曜、步惊云、孙兆仁和赵得意、刘杰辉、李问,又比如梁朝伟的周慕云、陈永仁和易先生,要用谁去替代都可以,但请先列出替代者的作品,看有没有足够说服力。

其实绝大多数假象,都并不成立。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感觉上的偏差?

因为这些人在“依葫芦画瓢”,他们以为,剧本如掌上观纹,只要跟着剧本走,就能呈递如斯效果,但实际上,很多电影剧本都是极简式的寥寥数言,甚或有些情况下还没有剧本,而即便是相同的剧本,也因个人理解、思考和创作能力不同,导致结果迥异。

所以真正的好演员,可以成就一部电影。

故而导演、剧本和演员之间,其实也是一场相互的选择。

而谁的角色“非他莫属”?

真正的好演员。

偶像派。

其实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就成就上限而论。

偶像派其实有着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他们也需要转型。

成功的难度。

不啻登天。

责任编辑:bH_05258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