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娱乐

世界聚焦:苏有朋的自知之明,是他年过半百,却能再次翻红的原因

2022-09-14 15:37:54
A+ A-

1988年,15岁的苏有朋进入娱乐圈,与吴奇隆、陈志朋一起组成了“小虎队”。

作为初代男子偶像天团,“小虎队”的出现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女孩们都在商店里买贴纸、海报和卡片,贴满了房间;《青苹果乐园》的旋律在大街小巷中传唱,那时候的“小虎队”可谓是红遍半边天。


(资料图)

别人的高中还在读书,而苏有朋却已经出了多张专辑,大江南北地跑演唱会,基本每天都要排练参加活动。

由于工作繁忙,总是要演出,苏有朋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之中。

然而当时的苏有朋是无数青少年的偶像,也是观众看着长大的,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许,苏有朋主动退团一年,潜心学习。

那个时候的狗仔和媒体无孔不入,反复曝光着苏有朋的日常生活,更是在苏有朋高考的那一天举着设备就拍起来了。

苏有朋愣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完成了高考。

而他也交出了让大家满意的答卷,以全省第五的成绩进入了排名第一的台大机械工程系。

比起现在文化课成绩拉胯的小鲜肉们,苏有朋不仅颜值高、唱跳棒,更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他自己也调侃地说:“如果不交出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对得起所有人的期待吗?”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觉悟,苏有朋注定不平凡。

1997年,因为“小虎队”成员之一的吴奇隆要去服兵役,小虎队被迫解散了。

此时距“小虎队”成立已经有9年时间,苏有朋从青涩孩童变成了翩翩少年。

面对团队的解散,以多年在娱乐圈摸爬滚打的经验,此时的他深知继续唱跳不会有新的突破。

于是第二年,苏有朋决定进入影视圈,出演琼瑶剧《还珠格格》中的五阿哥。

剧一经播出,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仅多次打破收视率,而且此后《还珠格格》更是长期驻守在暑假档,成为无数80后,90后的美好回忆。

苏有朋将五阿哥演的活灵活现,成为继“乖乖虎”之后在大众心里的又一经典角色。

尽管在影视圈里初露头角就有不错的作品,但苏有朋并没有飘,而是接着再接再厉,先后出演了《情深深雨蒙蒙》《倚天奇龙记》《刁蛮公主》等多部电视剧。

在几年的拍戏历练之中,苏有朋的演技越来越精湛,他渐渐不再满足于拍偶像剧,停下了接戏的步子。

他想拍一些更有深度,更能体现演员价值的戏。

奶油小生做久了,观众对苏有朋的印象也就定义了,乖乖虎,小鲜肉的标签也随之而来。

面对这些标签,苏有朋并不高兴,他的希望,是成为好艺人,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模板。

只可惜,无论他怎么努力,观众对他的认可,只停留于当年小虎队中的乖乖虎。

就在苏有朋一筹莫展之际,遇到了拍摄电影《风声》的机会。

这次,他一改往日美少年的形象,放下咖位当配角,饰演了娘娘腔白小年,与周迅和张涵予同台飙戏。

为了更好地融入角色,苏有朋研究了几个月,将白小年的心理活动,举止言谈和微表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剧组的时候,苏有朋更是像有了自我隔离一样,完全沉浸在角色当中。

苦心人天不负,当《风声》上映时,荧幕中的白小年仿佛真的存在于那个时空,让许多观众被苏有朋的演技征服。

苏有朋也因为这部电影的精彩表现,而斩获了百花奖最佳男配角。

同年,他又凭借着电影《康定情歌》,斩获了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此时的苏有朋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实力派了。

其实,苏有朋并不是科班出身,他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但是却做出来了一番成绩,属实不易。

究其原因,还是原因他对待角色的认真,细心揣摩角色的内心,并将他们演绎出来的决心。

正是因为苏有朋自己的努力,才把作品和越来越好的他呈现在大众面前。

前脚刚成为了实力派演员,苏有朋后脚就又成为了导演和制片人。

他成长的速度让人惊讶,在做了两年制片人之后,就成为了电影《左耳》的导演。

此时的苏有朋已经渐渐消失在荧幕中,专心投入到电影制作。一向注意形象的他,在片场却变得不修边幅。

图片中的他,胡子拉碴,穿着最简单的短袖和帽子,出汗了就用脖子上的毛巾擦擦,与当初的偶像完全联系不上。

《左耳》是苏有朋的处女作,所以他费尽了心思来打造它。

为了呈现出好效果,经常拍摄到深夜。演员们进入不了状态,他就耐心地协助。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左耳》上映后,让无数观众意难平,获得一片好评。

苏有朋也凭借着《左耳》一举拿下金马奖最佳新人导演奖。

今年的《披荆斩棘的哥哥》如期播出,49岁的苏有朋也参加了。

当他出现在舞台上时,观众们都欢呼不已。在开始的两场表演当中,苏有朋再次唱响《爱》和《红蜻蜓》,但在第三次苏有朋却不再愿意卖情怀了。

看过《披荆斩棘的哥哥》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档综艺就是将娱乐圈的哥哥们聚在一起,比赛成团。

多数的哥哥们都靠在之前的作品重新唤起观众的记忆,而苏有朋在准备节目时,面对金瀚的重现古装造型的建议却说“不行”。

因为他不想卖情怀,他知道这样做会让观众审美疲劳,也只能突出他一个人,并不能突出整个团队。

与其一直吃老本,不如增加趣味性,苏有朋更喜欢创新,他觉得能够带给观众惊喜才是最重要的。

正是因为苏有朋不卖情怀、愿意不断突破自己踏出舒适圈,才能披荆斩棘,年过半百再次翻红。

原来,年龄从来不是艺人的困境,无论是少年还是老年,好的艺人从来不在乎年龄的变化,只在意阅历的增加。

苏有朋不卖情怀的自知之明也变相说明:娱乐圈从不缺人,缺的是敢于突破自己,在专业领域里不断深耕,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惧艰难的艺人。

END

关于#苏有朋#,你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讨论

责任编辑:bH_03256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