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技艺,一代代守望者心手相传
【资料图】
一个传统,刻印着古老的文化记忆
守望文化遗产,传承中华血脉
《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推出[匠人说]系列,
立足于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
多方位探知各类非遗项目,
挖掘文化传承背后的精彩故事,
记录非遗人一生的坚守与光荣,
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面塑传承人/张俊显
面塑
面塑,是以面粉为主要材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的传统民间技艺。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
只见他拿起一个小面团,在手中经捏、搓、揉、掀,然后屏气凝视,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姿,最后再披上发饰和衣裳,在片刻之后,一个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便脱手而成了,而张俊显也流露了欣慰的笑容......
张俊显与“面塑”结缘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他28岁的时候,一天他带着自己的儿子在逛街,看到了路边的一个老先生(张俊显的第一个师傅黄俊山)在捏面人儿,儿子十分喜欢,由于生意红火,在排队等候的过程中,张俊显被黄老先生精湛的技艺折服了,于是便下定决心要向这位黄老前辈学习面塑技艺。
在学习的初期,他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但也在不断地进步着,张俊显偷偷地将师傅所有捏过的面人儿通过素描全部记在了一本小册子上,足足有百余幅。一次师傅临时让他捏一个人物,这是他自己曾经捏过的,张俊显迅速地完成了作品,师傅这才知道这位徒弟有多么的勤奋刻苦,持之以恒。
三十多年来,张俊显潜心钻研面塑艺术,后又拜王燕、何晓峥为师,对面塑技艺的表现形式、面材料的科学处理等方面均有较深入的研究,同时加强了对面塑渊源、发展理论材料的总结与收集,并进一步进行探讨研究,自学了大量美术理论书籍及中外古典名著,从理论上提高了自身的文学文化修养。
从艺数十年,张俊显在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3年北京市经委、工美行业协会,授予“民间工艺大师”称号;2003年首届工艺美术展览上荣获“工美杯铜奖”;2004年在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还看今朝》展览上荣获“优秀奖”;2002年赴荷兰参加对外协会建立二十五周年庆典;2003年应卡塔尔国家邀请参加多哈第二届艺术节活动。
他还担任几所小学的常任老师,从孩子们的生活中可以获取不一样的灵感,同时将这项中国民间传统非遗技艺传承给年轻的一代。
“在中国非遗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每一分的付出不一定会获得相应的回报,但是只要手艺人们永葆初心,为了面塑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就一定会在非遗历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张俊显老师说道。
更多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