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调控这么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乎意料的终于进入了寒冬时节。
按理来说,房价下跌没有上车的人应该高兴才对,可没想到的是,房价的贬值、资产的大幅缩水,反倒让很多人不敢上车了。
因为一旦今年上车,他们就可能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说不定损失惨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其一,延期交付、烂尾
众所周知,自从三道红线落地以后,很多房企已经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
哪三道红线?
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
2、净负债率大于100%;
3、现金短债比小于1。
啥意思?
讲得通俗一点,如果哪个房企不够幸运,全部踩中了这“三道红线”,就等于红色档,后果是:有息负债规模不得增加。
如果房企只是踩中其中“两道红线”,则被归为橙色档,后果就是: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
如果只是踩中了其中的“一道红线”,就等于黄色档,后果:有息债务规模年增速将扩宽至10%。
如果比较幸运,没有踩中其中任何一道杠,就会被归为绿色档,得到的结果也会不错:有息债务规模年增速可放宽至15%。
如今,房子销量、销售面积都在大幅下滑,房企如果不能及时回笼资金,那么就意味着在这三条红线的归档里不能降档。
不能降档就无法新增负债,没有新负债就会血液不通、资金链断裂,面临的最坏结果就是破产倒闭、烂尾,购房者钱房两失。
咱们的房企绝大多数都是高负债的,这个不需要解释。以前,房企的玩法都是先借债建楼,再卖房还债。
如果房子卖不掉,债就没办法还。所以前两年,为了避免房企的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出现一发不可收拾的残局,大老板出台了三条杠杠,以实现楼市的健康发展。
三条杠杠出来以后,据说去年,有396家房企相聚倒闭。
想想那些买了期房并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已经在还房贷的那些人,他们,究竟承担了什么样的后果
其二,质量问题
关于质量的问题,其实也是第一个问题的延伸。
房企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能投入在房子质量上的资金就会相应地减少。
以前房价在上涨的时候,房企不论是面对高成本的人工、建筑等费用,还能消化,并且保证质量交付。
可如今,各项成本在涨是其次,房价在跌却是主要关键点。这种情况下,为了收支平衡,房企降低成本、或是偷工减料,就不好说了。
其三,工作、收入,与还贷问题
过去20年,大家对收入和工作稳定的理解是:“只要能力够强,一辈子不用担心工作稳定性”“只要工作时间够长,收入也会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
正如当年大家争相买房的逻辑:“房子会永远涨下去,大老板不会让房价下跌”
其实,整个大环境很好的情况下,大家对收入和工作的预期较高,这事能理解。
但是,可是谁能想到,房子经历20多年上涨周期以后,被众人所信仰的那一套逻辑突然不管用了。
正如当下,大家对收入和工作稳定性的预期大幅下降一样。
大环境不好,工作收入和稳定性预期不高,工资缩水的同时,有的人甚至还得担心和应对来自应届毕业生的竞争压力。
这种情况下,如果买房,除了要,衡量当下的经济能力是否能承担得起各项税费、装修费用。
还要长期考虑,每月大几千的月供能为此今年,能不能长期稳定维持30年。
所以今年买房,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
既然看到这,就顺便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