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波市人民政府民生关注】
作为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我市已初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那么,宁波的养老现状如何?市民对养老有什么期盼?
日前,市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队出具了一份我市居家养老需求调查报告,该调查涵盖全市10个区(县、市),共获得有效样本12527个。
【资料图】
结果显示,居民对街道、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满意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对未来社区居家养老的期盼主要体现在完善基本生活服务、健全医养康养服务、丰富文化娱乐活动和提升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准四个方面。
“自我照顾型居家养老”为主要养老模式
调查显示,2022年居民对我市街道、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得分为78.9分,虽较2021年有所下降,但分别较2020年、2019年和2018年提升了1.8分、5.7分和7.9分,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分地区看,2022年满意度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北仑(83.0分)、余姚(81.2分)和宁海(80.7分)。从5年变化趋势看,各区(县、市)满意度得分均有所提升,其中海曙、奉化和北仑提升幅度位居前三,满意度得分分别比2018年提高了11.1分、10.7分和10.2分。
调查显示,当前居民的养老模式主要是居家养老。当被询问“您或您的家人目前的养老方式是哪种”时,87.3%的受访者选择了“在家养老”,远高于其他选项。在居家养老中,选择“主要是自己照顾自己”的占近八成(76.3%),远高于其他养老模式。
调查显示,“经济能力”和“健康状况”是居民养老方式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选择占比分别为61.7%和59.9%。此外,“家庭关系”“家庭其他成员赡养能力”和“家庭住房面积”也一定程度影响着我市居民养老方式的选择。
居民对未来居家养老有四方面期盼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市镇乡一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覆盖率已达100%。但调查显示,每天都会去的农村和城镇老人比重均不到三成,分别为26.1%和21.6%。
此外,伴随消费需求的升级,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也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即从基本的物质需求、健康需求向多元化需求转变。其对未来居家养老服务的期盼也趋多元化——
期盼基本生活服务更完善。调查显示,近五成(47.4%)受访者认为“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居民希望所在街道、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中,“提供生活用品、送饭、送医、送药上门服务”为首选(58.7%)。此外,“养老护理人员上门护理”(45.1%)和“提供老年人集中就餐”(41.6%)的生活服务需求也相对旺盛。
期盼医养康养服务更健全。调查显示,面对大力推广的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居民普遍希望完善以下服务:一是提升基础医疗服务能力,例如健康检查服务能力和服务中心(站点)医疗服务能力;二是提供便捷就诊服务,例如预约挂号、出院转介等服务;三是提供更多咨询及培训服务,例如养生保健、疫病预防、自我照护能力等的咨询和培训。
期盼文化娱乐活动更丰富。更多老年人对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日趋旺盛,主要存在以下期盼:一是希望提供更多室外活动场地,便于老年人健身、交流,其中城镇老年人这方面意愿更强烈;二是希望提供更加充足的棋牌、影视场地,其中农村老年人这方面意愿更强烈;三是提供图书报刊阅读及分享、书法、绘画、乐器、舞蹈等培训、互动式文体娱乐活动,将老年大学课程搬进覆盖面更广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期盼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再提升。当前,养老服务人员存在年龄普遍偏大、专业能力相对偏低的现象。在“银色浪潮”下,老年人对服务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充满期待,希望有更多养老护理等相关专业毕业的年轻人加入,全方位提升养老服务行业水准。
对此,市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队建议,我市应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进一步深入推进养老机构服务资源向家庭、社区延伸,在社区内推广“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医、照料、文娱”等服务;优化医康养结合新型居家养老模式,通过准入机制与资源分享机制建设,多渠道、多元化引入相关资源,建立并完善养老服务中心与医疗机构之间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和双向转诊通道;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系统化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同时鼓励大专院校学生到各类养老机构实习或工作,为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