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手术室,一对腹部相连、共用脐带的联体婴儿在出生40天后经手术分离。
这对自母体就紧密相连的姐妹,分开后又立即在两个相邻手术室同时进行胸骨、膈肌成型和腹壁修复手术,终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两个独立个体。目前,姐姐妹妹均生命体征平稳。
(资料图片)
2022年10月26日,联体婴姐妹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被送至手术室。本文图均由浙大儿院提供联体婴是极为罕见的病症,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浙大儿院了解到,这是浙江省自2000年开展全国首例坐骨联体婴分离术后,时隔22年再行联体婴手术。
怀孕22周时得知联体双胎
联体婴罕见,联体婴分离术更罕见。
浙大儿院外科主任、新生儿外科主任钭金法告诉澎湃新闻一组数据:联体婴中有40%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死胎,只有18%能够存活超过一天,并且只有其中一部分能够有条件实施分离手术。
“这对胎儿还在妈妈肚子里时,我们就做了多次会诊,认为在她们出生后是可以治疗的。”钭金法告诉澎湃新闻。
她们的母亲小艺(化名)是在怀孕22周时得知两个胎儿是联体双胎的。虽然当地医生和身边人都劝她放弃,但母女连心,小艺坚持进一步检查后再做判断,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
经浙大妇院、浙大儿院多次组织多学科讨论,这对联体胎儿的腹部连接在一起,心脏独立,肝脏有条件独立,认为在目前医疗水平下是可以治疗的。
“每个孩子都关系着家庭的幸福,我们顶住了压力,也做了很多努力,目标是‘一个孩子都不能少’。”浙大儿院党委书记、心脏中心主任舒强表示。
9月16日,小艺孕33周+4天时,双胞胎姐妹在浙大妇院剖宫产出。这时,浙大儿院的转运团队已等候在产房,一小时后就将联体婴儿收治于浙大儿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姐姐出生重1950g,妹妹重1410克。经查体,双胎儿皮肤相连,共用脐带。妹妹有先天性心脏病,肝脏包膜与姐姐的肝脏包膜紧贴,前后径1.9cm,之间可见脐静脉。姐姐情况较好,除与妹妹肝脏包膜紧贴外,其余未发现明显异常。
出生4天时的姐姐妹妹出生第四天,围绕手术时机和妹妹的先天性心脏病问题,浙大儿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外科、心脏外科、麻醉科、特检科、放射科等团队会诊。结论是,等妹妹体重长到2公斤以上再做分离手术,风险更低。
等待40天,迎来手术时机
接下来,就是严密监控、静心护理,等待时机。
“她们是联体婴,也是早产儿。特别是妹妹,属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心肺、消化功能都不成熟。”浙大儿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副主任马晓路告诉澎湃新闻,姐妹共用一个暖箱,需要特别仔细地护理。
和单个婴儿不同,姐妹俩腹部相贴待在一个暖箱里,连简单的翻身、给药,都至少需要两名护士一起。出生没多久,情况较好的姐姐已经可以自主呼吸。但妹妹还需要无创呼吸支持,营养供给也需通过静脉注射。
给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妹妹做检查也是一件难事。浙大儿院特检科(超声)主任叶菁菁需要反复调整超声检查位置,每周监控其心脏发育情况。
好在她们一天天长大了——在暖箱住了一个月后,姐姐体重增长至3.04公斤,妹妹2.3公斤。但新的问题出现了,姐妹俩体型差距拉大,而且姐姐比较活跃,常无意识地推开妹妹、拽掉妹妹的氧气管,让本就弱小的妹妹生长受限。
10月16日,经会诊决定,是手术的时候了。团队决定在10月26日进行分离手术,由钭金法主刀。术前一天,浙大儿院多科室进行手术预演,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案。“连手术床从哪个通道推,都提前预演过。”手术室护士长赵杭燕说。
22年前手术分离的联体婴已结婚生子
26日9时20分,分离手术正式开始。浙大儿院麻醉科医生为姐妹俩分别麻醉,主刀医生钭金法在超声检测下避开重要血管、脏器,快速进行腹部分离:“分开是第一步。因为一旦手术过程中发生需要抢救的情况,两个人挨在一起,是非常困难的。”
鈄金法在手术过程中两人一被分开,姐姐被迅速送至隔壁手术室,姐妹俩的胸骨、膈肌成型和腹壁修复手术同时进行。一切如预计那样,手术过程非常顺利。11时20分,两边手术完成。
“术后,两个宝宝生命体征非常平稳,腹部皮肤修复后也与常人相差不大。接下来,妹妹还需根据情况制定先心手术方案,相信姐姐妹妹都可以度过难关。”钭金法告诉澎湃新闻。
22年前,浙大儿院曾进行国内首例坐骨联体婴儿分离手术。
当时,90天大的宝宝、贝贝分别拥有独立的心脏、肝脏、肾、膀胱,但远端小肠相连并共用一条结肠,联接部位为脐部至会阴,共用一脐。当时,分离手术成功,但宝宝在术后因心肺功能不行最终不幸夭折。
26日,已经22岁的贝贝特意为这次手术的联体婴发来语音鼓励:“22年前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和姐姐也是联体婴儿,感谢浙大儿院接纳了我,并完成手术。我现在已经结婚了,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祝愿今天分离的小宝宝,能够很快恢复健康,希望大家给她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