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而精致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寻找有眼缘的物件,家长也带孩子来寻宝。各种主题的户外市集流行起来。小小的市集,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购物交流平台,也激发了城市的消费活力,点缀着周末或夜晚的城市生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逛商圈奔着市集去
侨福芳草地的一场黑胶市集引发关注。市集的举办也让这个小众艺术的爱好者们在线下有了交流的机会。黑胶市集的举办地就在户外街区,一家收藏了上万张黑胶唱片的摊位,成了爱好者们最喜欢去的“淘宝”地。
从今年夏天开始,热门商圈里的市集越来越多了:有的在商场的下沉广场或户外草坪上搭起帐篷、摆上花车营业;有的在商场中庭布置一个个小摊位;还有的商场开放了地面停车场,举办“后备箱市集”。经过一番布置,不少人在熟悉的商圈里又找到了新玩法。小罗最近逛了几次商场后发现,如今的市集已经变得精致许多,人也不少。三里屯西区的一场市集,到了晚上8点还要排号进入,一场咖啡市集还得单独买门票。
几场市集逛下来,小罗的“战果”丰富,买了淡水珍珠项链、手工牛皮零钱包等精致小物件,还有一个从印度进口的彩色大象摆件。“这些物件平时逛街时很难见到,大都是手艺人的独家作品,碰到喜欢的,就买了。”
-摊主不以盈利为目的
市集上的物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了需求,供给也更加多元和活跃。各行各业的原创手工艺人纷纷带着自己的宝贝涌入市场。
周末,通州万达广场举办的艺术市集上,一家辛革手造摊位人气最旺。摊主说:“有位顾客上手一看就夸这牛皮的油脂密度好,被认可的成就感可比单纯卖出一个包包要高太多。”
市集上还有一些特别的摊主,他们不以摆摊为生,而是源于自身爱好单纯为了分享好物和结交新友,出现在各个主题市集上。
摊主刺猬(化名)对各式丝巾情有独钟,从各种店铺搜集好看的丝巾是她的习惯,她也乐得拿出来跟更多人分享。“每一条丝巾都是我自己淘来的,好看吧!”看到同龄女孩对自己展示的丝巾爱不释手,刺猬也高兴得不得了。今年9月,龙潭中湖公园举办的摩天轮之夜户外市集上,有不少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有模有样地当上了“摊主”,把不用的文具和玩具转手。
-有特色才能吸引人停留
多种主体的参与让市集变得热闹起来,不单纯以盈利为目标的商品售卖反而激发了消费者逛的兴致,也激活了商圈消费。今年首钢市集期间,不论周末还是工作日,首钢园六工汇的人气都不俗。即兴画肖像、手绘皮肤装饰、五彩斑斓的蝴蝶标本……各式各样有趣的小玩意儿和新体验令顾客着迷。这些市集像是有一种魔力,专程赶来的年轻人在这里寻找有眼缘的物件,带娃的家长也喜欢逛。“举办市集期间人气明显提起来了。”一名工作人员说。
“现在刚性购物需求大部分都能在网购平台解决,人们出门逛街,更希望找到与众不同的、有意思的商品。”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分析称,“传统品牌更新频率有限,市集却可以每次都聚集起大量不同的独特商品,让消费者感到新奇,也就更乐意逛街。”
“如今的市集已经不单纯是以商品买卖为目的,而是带动消费活跃和文化交流。”在赖阳看来,市集主题化并在其中引入有特色的经营者已经成为趋势,小小市集也是折射消费升级的重要窗口,“建议商圈开辟多元思路,用有特色的市集吸引消费者。”本报记者杨天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