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清代中后期的皇帝而言,清代前期的几位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都要严谨很多。
这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乾隆皇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乾隆二十一年,在一场有满族和蒙古族童生(考生的一种级别)参加的考试中,因为考生当着乾隆帝的面作弊,并且还当众顶撞乾隆帝,而彻底惹怒了乾隆帝,让他当场龙颜大怒,严肃处理了这批考生。
详细的故事经过,下面刘老师就来给大家讲述一下。
了解清代科举考试整个大流程的朋友都知道,考生们的考试生涯,要经过学子——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等几个过程,才能最终完成学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到,让乾隆帝为之龙颜大怒的这起科场舞弊案,就发生在“童生”考取“秀才”的考试过程中。
按理说,像考秀才这样低级别的考试,完全没有必要由乾隆帝亲自出面。
既然乾隆帝亲自前来监考,那么就说明这里面肯定出了问题。
其实,早在乾隆帝亲自监考之前,这批满族和蒙古族童生们,已经考试过一次了。
只不过,他们在考试的过程中,动静有些大——大闹了考场,连主考官都没有制止住。
以至于,后来惊动了乾隆帝,进而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乾隆二十一年,时任直隶学政(相当于现在省教育厅厅长)的庄存与,负责当年直隶境内满族和蒙古族童生的考试事宜。
在此之前,像童生这样低级别的考试,很多地方就是走走过场而已,没有人会当真。
当然,这也就让有些考生钻了空子,考试期间舞弊现象非常严重。
然而,让当年这批考生没有想到的是,今年的主考官庄存与,竟然是一个为人非常严谨的官员,考场上的纪律自然也是相当的严格。
如此以来,那些本打算靠“小抄”和抄袭别人试卷答案的考生,就失去了行动的机会(按试满洲、蒙古童生,严,不得传递)。
要是换做是一般的考生,也就只好自认倒霉了。
但是,这批考生毕竟身份不一般——都是满族和蒙古族的考生,其中不乏某些权贵家的亲戚。
所以,对于庄存与所制定的考场纪律,他们感到非常的不满。
最后,他们竟然一哄而起,大闹了考场(群閧)。
这件事情,很快就被御史汤世昌所得知,并且上奏折把庄存与给弹劾了——理由很简单:身为主考官,庄存与竟然连最基本的考场纪律都维持不住,实在是太失职了。
而乾隆帝在没有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听从了御史汤世昌的建议,罢免了庄存与的官职(御史汤世昌论劾,命夺存与官)。
但是,不久后,乾隆帝就得知了这些考生们大闹考场的真实原因。
自然,对于这种毫无道德和礼制的行为,乾隆帝是非常生气的——这些人,仗着自己特殊的身份,竟如此肆意妄为,实在是丢人丢大了。
所以,他把这批考生召集到了京城,决定自己亲自监督他们考试(上恶满洲、蒙古童生纵恣,亲覆试)。
然而,在考试还没有正式开始的时候,这批考生就给了乾隆帝一个意外的“惊喜”——考场工作人员,从他们中的很多人身上,都搜出了夹带的“小抄”(搜得怀挟文字)。
敢在乾隆帝亲自监考的考场上,私自夹带用于抄袭的“小抄”,这些人也真是胆大妄为,没有把国法和乾隆帝的帝王权威放在眼中。
顿时,乾隆帝就愤怒了。
好在,城府极深的乾隆帝,很快就平息了自己的怒气。
然而,刚才的那一幕,并不算什么,更加精彩的一幕还在后面。
当乾隆帝下令拘捕、审问这批考试的时候,只见其中一个名叫海成的考生,当众问了乾隆帝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你为何不杀了我们?”
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有本事,你杀了我们啊!(临鞫,童生海成最狡黠,言:“何不杀之?”)”
估计,当时这个名叫海成的考生,心中有这么一个概念——“法不责众”。
相信,这个明教海成的考生,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中还应该带着一丝不懈的表情。
当然,乾隆帝不会因为他们夹带“”小抄,就全部处死他们。
但是,处死蔑视皇帝权威的一个考生,还是不成问题的。
于是,被彻底激怒了的乾隆帝,当场下令诛杀了这个桀骜不驯、蔑视皇权的狂妄考生(上怒,立命诛之)。
对于其他有舞弊行为的考生,乾隆帝也没有迁就、容忍——毕竟,如果自己此时迁就了他们,将来就是害了自己的江山社稷。
其他考生的处理结果如下——对于敢当众附和海成、一起起哄的三个考生,被发配到了数千里之外的黑龙江拉林地区,去参加农业生产(于堂附和者三人,发拉林种地);
对于其他四十人,则全部遣回原籍,参军入伍,取消之后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四十人令在旗披甲,不得更赴试)。
在处理完这批考生后,乾隆帝想到了被自己糊里糊涂就给罢免了的直隶学政——庄存与。
很快,庄存与官复原职。
不久之后,庄存与又因为工作突出,而被提拔为礼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