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这样的。
李师师,虽然带有太多的神秘色彩、传奇光环,总还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个人物。而燕青,并没有可靠的史料能证明,他真实存在过。
(相关资料图)
李师师是北宋末年东京人,出身于城市贫民家庭,幼年时父母早逝,流落街头,被娼母李氏收养,刻意调教,渐成名妓。
当时的皇帝是颇有艺术气息的宋徽宗赵佶。大概是在宠幸的佞臣的怂恿之下,宋徽宗微服过访,一见钟情,从此不能自拔。
不过,也别以为这是什么“旷世奇情”或者“超越阶级的爱恋”。宋徽宗钟情的妓女并不止有李师师一个,他对另一名红歌伎赵元奴也同样钟情,到退位当了太上皇之后,还常常召赵元奴进入宫禁,留居不出。甚至,到“靖康之变”以后,宋徽宗被俘北行,还专门下令:“谕开封尹徐秉哲及军使范琼等,赵元奴现在何处,着立即寻来,送延福宫,侍奉巾栉为要。”
北宋风气比较开放,人们对歌伎普遍采取一种宽容、包容的态度。宋徽宗当太上皇的时候,其实是很受限制的。但他召歌伎入宫的事情,居然得到了儿子宋钦宗的默许。默许老爹狎妓,这可以看成是宋钦宗的“孝行”吧。
另一方面,李师师的好朋友很多,并不因为她与宋徽宗的“际遇”而受到限制。大晟府乐正、音乐家、词人周邦彦,就是李师师的好友。他著名的《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据说就是描写宋徽宗探望李师师时的情况。写得如此细腻,即使不像传奇中说的,是躲在床下偷听,也可能是李师师、或李师师身边的人转述给他的。这一细节,可见李师师与周邦彦之间不同寻常的交情。
李师师最为人称道的,是当金军南下之时,她主动将家产捐出,充为军饷。这是东京市民自发的抗金爱国行动中一个典型事例,使她青史留名。
靖康之变后,李师师也流落漂泊,辗转到了南方,度过余生。一位出身西军世家的诗人刘子翚与她偶遇,写了另一首名作:“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用一个歌会的际遇,写出了时代动荡、山河变迁之叹。
关于李师师的传说很多。很多文学作品中也借用了她的名字和部分经历。《水浒传》就是如此。不过小说毕竟是小说,不能把《水浒传》里关于李师师的记载,当成历史来读。更不能把燕青与李师师泛舟远去的情节,当成历史来看——要知道,小说《水浒传》里也没有这个情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