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历史

世界热消息:别人打天下都是兄弟齐上阵,为何袁绍袁术却是阋于墙?

2022-10-15 05:43:38
A+ A-

许多人都读过《三国演义》或看过《三国》电视剧,对其中的英雄人物如数家珍。但是,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东汉末年乱局伊始,现代人熟知的曹操、刘备、孙权的声望远不及袁绍、袁术两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果将东汉末的纷乱比喻成一个大舞台,那么,袁绍和袁术就是前期的核心人物,彼时的曹操、刘备等人还处在事业草创期,两人就已经凭借其袁氏家族“四世三公”的出身获得天下瞩目。

令人奇怪的是,同出汝南袁氏的兄弟二人关系不佳,在董卓扰乱洛阳,天下大乱之后,二人甚至反目成仇。一对同出一家的兄弟为何走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各种原因值得探究。

一、 婢生子与嫡次子:袁绍与袁术的血缘之别

1. 袁绍与袁术的身世

《后汉书》记载,袁绍为“逢之庶子,术异母兄也”,此处没有明说袁术嫡庶情况,但根据现代学者研究与袁术对袁绍的鄙视,袁术为袁逢次子,且为嫡子。

后来,袁绍被过继给伯父袁成一房,从宗法关系上不再是袁术的亲兄弟,只是袁术的堂兄弟,两人的关系有所疏远。

但是,真正造成袁术、袁绍不和的原因应该是袁绍的母亲出身低微。

关于袁绍母亲的出身,正面记载极少。幸运的是,在公孙瓒辱骂袁绍的檄文中,我们见到了蛛丝马迹。

公孙家族在东汉末年占据辽东,一度成为地方诸侯。在袁绍与袁术相争之时,公孙瓒曾站在袁术一方。于是,在一次战斗中,袁术请求公孙瓒派人助阵,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不幸在这次援助袁术的战斗中被杀,公孙瓒将这笔账算到了袁绍头上。

一怒之下,公孙瓒写了一篇檄文讨伐袁绍的十大罪状,在这篇檄文中,公孙瓒写道“春秋之义,子以母贵。绍母为傅婢,绍实微贱……”(《三国志》)。

这句话是说,《春秋公羊传》中记载,儿子的地位取决于母亲的地位。袁绍的母亲是一名女婢,是家里的下人而非妾室。如此一来,袁绍就是女婢和男主人私通后的生下的子嗣。简而言之,袁绍是一个卑贱的私生子。

2.汉代嫡庶观念与袁术的自傲

众所周知,嫡长子继承制度起源于西周,在秦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嫡子地位进一步提高,庶子乃至私生子在家中的地位远不如嫡子。

正如《吕氏春秋》所言“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这句话说的是,一个家庭中的妻妾要各守本分,清楚自己的身份,不然就会扰乱家室。家中的嫡庶不分就会使得整个宗族的传承混乱。由此可见,当时的嫡庶分野受到秦汉时人的重视。

这种嫡庶分野在秦汉各个阶层普遍存在,上到皇位继承,下到普通百姓的家庭传承。

在皇位继承上,汉代彻底实行了嫡长继承制,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继承皇位的并非庶长子刘肥,而是其嫡子惠帝刘盈。此后,汉代的皇位继承大致遵循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在普通百姓生活中,嫡长子继承制也较为流行。汉代张家山墓葬竹简《二年律令》记载:“其毋嫡子,以下妻子、偏妻子”。

这句话是说,在继承族长位置之时,一个家庭没有嫡子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正室的其他儿子或是偏妻(不与丈夫同居的妻子)的其他儿子。也就是,嫡子在家庭中具有最优先的地位。

这种嫡庶观念深刻影响了袁术对袁绍的看法。此外,袁术本人为人高傲,看不起出身低微的人。当孙坚死后,孙坚之子孙策率其父旧部依附袁术,袁术命令孙策进攻泾县,孙策取得大胜,但袁术对孙策“相待之礼甚傲”(《三国志》)。

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袁术极度鄙视袁绍。后来,董卓扰乱洛阳,袁绍自立于冀州,袁术更是嫉妒袁绍的成就。所以,面对“豪杰多附于绍”(《后汉书》)的情况,袁术勃然大怒,开口骂道:“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后汉书》)

也就是说,那帮小子居然不跟从我,而是跟从我家的家奴。可见,在袁术眼里,袁绍作为奴婢之子,与家奴无异。

二、 家族之争与权力之争

1. 袁绍与袁术的族内之争

袁绍与袁术的结怨不仅仅因为袁绍的庶出身份,还因为两人在家族内部形成了竞争关系。

袁绍身为庶出子,按理说,是没有家族族长继承权的。但是,袁绍在过继给伯父袁成侯后表现优异,且“有姿貌威容”(《三国志》),颇受生父袁逢和叔父袁隗的喜爱。

如此一来,身为嫡子的袁术心理自然不平衡。试想一下,一个婢女之子,长得比嫡子帅,又更讨家中长辈欢心,嫡子能不羡慕嫉妒吗?

除此之外,成年后的袁绍一开始的发展也比袁术要好。《后汉书》记载,袁绍年少为郎,在父亲去世后,行三年守丧礼,隐居于洛阳附近。

这种守丧和隐居的行为在东汉末年大受时人赞赏,由此一来,袁绍博得了极大的声望。《后汉书》记载“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袁绍出身的家族极为显赫,累世做到三公高官,现在的袁绍礼贤下士,对待宾客极为尊敬,于是各方人士争相投奔袁绍。袁绍面对这些士人也很谦逊,与之平等交流。如此一来,袁绍的住所每日都车水马龙,往来人士络绎不绝。

从这些记载中不难看出,在东汉末年的洛阳,袁绍俨然成为名动一时的人物。

与之相比,袁术就显得略为平庸。袁术早年以侠气闻名,后来被举荐为孝廉,担任了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等官职。袁术的任职不过是权贵子弟的平常任职经历,相较之下,袁绍的名望更高,更受士人看好。

所以,在袁氏家族内部,袁术与袁绍就此形成了某种竞争关系,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埋下了兄弟日后彻底反目成仇的种子。

2. 汉末纷乱与权力纷争

血缘差异与族内争端是袁术与袁绍不和的内因,外因则是汉末的纷乱时局给了两兄弟号召人马争夺天下的机会。

东汉末年,为了消灭宦官势力,外戚何进召董卓进军洛阳,结果,何进未能顺利除掉宦官,反而被宦官杀害,董卓带西凉军如约而至,成为京城内外最大的军阀势力,开始祸乱京城。

此后,袁绍与董卓的矛盾逐步升级。在董卓试图另立汉献帝之时,袁绍勃然大怒,大声说道:“天下健者,岂惟董公”。这天下间,雄健的不止你董卓一人,我袁绍也很有骨气。

然后,袁绍就出奔冀州。起初,董卓还派人追捕袁绍,但是,经过袁绍的朝中好友斡旋,董卓不仅放过了袁绍,还将其封为渤海太守。袁绍便乘机以渤海为基地起兵反抗董卓。

袁术与董卓也因为废帝的事情反目,不过,袁术没有向北奔逃,而是向南逃往南阳,占据了南阳郡。

到这时为止,兄弟二人的矛盾尚未公开化。真正引爆二人矛盾的是反董卓联盟盟主位子的竞选。

在袁绍起兵之后,一时之间,袁术、冀州牧韩韩馥、豫州刺史孔伷、东郡太守桥瑁等十数位郡守、州牧起兵响应,“众各数万,以讨卓为名”(《后汉书》)。

反董卓势力初具雏形后,便开始推选盟主。此时的反董卓联军中,声望最高的就属袁绍、袁术两兄弟。当时的袁术自认为袁家嫡子、名门之后,肯定能胜过袁绍,没成想,众人“遥推绍为盟主”(《后汉书》)。

这种结果肯定让袁术怒火中烧,兄弟二人的不和也就此逐步公开化。或许正是因为袁术与袁绍的龃龉,最终,这次反董卓联军不欢而散,并没有取得足够的成果。

此后,袁绍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势,意图另立宗室刘虞为帝,并派人告知袁术,希望袁术能够给予支持。但袁术并没有同意,《后汉书》记载袁术“托以公义不肯同,积此衅隙遂成”。也就是说,袁术假借忠贞大义拒绝了袁绍另立刘虞的建议,兄弟俩的矛盾越发尖锐。

从此之后,兄弟俩开始拉帮结派,一南一北,互相对峙。根据《后汉书》记载,袁术拉拢地处袁绍地盘北边的公孙瓒,以此牵制袁绍。而袁绍针锋相对地拉拢地处袁术地盘周边的荆州牧刘表,以此遏制袁术,兄弟二人上演一出别样的“远交近攻”戏码。

总结

袁绍与袁术同出汝南袁氏,且为异母兄弟,按理说,二人交情应该不差。但是,由于袁绍的母亲是一个婢女,生性高傲的袁术在长大后越发鄙视袁绍的出身,甚至对公孙瓒说,袁绍就是一个婢女的孩子,是个野种,不配做袁家人。

与此同时,袁绍在袁家凭借自身才华颇受袁家长辈看重。等到袁绍来到洛阳之时,袁绍凭借其守孝三年的行为获得了洛阳士人的瞩目,与众多名士交游,成为洛阳城内外的一大名人。

反观袁术,袁术此时还不过是一个普通中高级官员,只是凭借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名头受人尊崇。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袁术的愤懑和不平衡感。袁术身为嫡子,却不如一个庶出子受看重,这必定让袁术怀恨在心。

此后,随着东汉末局势的日益崩坏,袁绍和袁术分别拉起了一支队伍,袁绍在北,袁术在南,二人一同开启了逐鹿天下的征程。双方在权力场上成为了对手,二者之间的嫌隙自然进一步扩大。

责任编辑:bH_06287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