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最流行的荔枝广告,杨玉环解成了唐代荔枝的最佳代言人。在唐朝诗词中经常出现的还有梅花和太湖,它们成了揭秘唐宋兴衰的密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杨玉环吃的荔枝产自哪里?这看起来只是一个奢侈品水果的问题,却给杨玉环和唐朝的兴衰埋下了伏笔。在唐朝四川也是荔枝产地,从小在四川生活的杨玉环自然有了吃荔枝的爱好,她被唐玄宗宠爱后,就有了诗文中描述的情景。早在唐宋时期杨玉环吃家乡荔枝,给四川荔枝代言就成了共识,南宋的谢枋得在《唐诗绝句注解》中说:“明皇天宝间,涪州贡荔枝,到长安,色香不变,贵妃乃喜。州县以邮传疾走称上意,人马僵毙,相望于道”,四川老乡苏轼也在《荔枝叹》中说:“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杜诗详注》也认为:“唐所贡乃涪州荔支,由子午道而往,非南海也。”
这在隋唐时期不是稀罕事,因为整个中国都处于温暖期,气候变暖的例子可不只是荔枝。唐朝的皇宫还出产柑橘,这些柑橘可不是贡品,就是杨玉环的前任公公李隆基的作品。李隆基派人在大明宫中蓬莱殿种植了柑桔,还有不错的收成。唐代笔记《酉阳杂俎》就记载称在“天宝十年(公元751年)秋”,大明宫的的几株柑树结实一百五十颗,风味和江南蜀道进贡柑桔一模一样。杜甫也写过《病橘》诗,提到过蓬莱殿的橘子。橘子树要想成活,冬天最低温度也不能低于零下8度,从1971年开始西安的气象记录里就不止一次出现了零下十度的情景,仅仅是11月、12月和一月份的最低气温就有零下12度、零下14.47度,零下16度三个数字,今天的西安地区早就不是柑桔产地。
隋唐时期气候变暖,是中国千年少见情景,它持续了三个多世纪,四川出产荔枝,长安出产柑桔,就连青藏高原上也出现了大量农田。吐蕃利用农业和畜牧业优势,吞并了青海、新疆等地的游牧部落,势力大增,在最鼎盛时期吐蕃帝国的人口达到了1,000万,人,吐蕃本土人口超过500万,比今天的西藏人口还多。吐蕃的最大兵力数字超过四十万,唐军也不止一次留下了斩首吐蕃数万人的军功,吐蕃王朝远比同时期的突厥、后世的满洲八旗血量充沛。唐军难以KO吐蕃,就在西北留下了大量驻军,唐玄宗时代就开创了节度使掌兵模式。
因为气温升高,扬州地区都盛产双季稻,唐朝有了罕见的繁华景象。也因为气温升高,敌人增多,唐朝不得不把西北驻军数量提到到全国三分之一,东北、华北地区的边防军也提到为全国三分之一,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天帝何时遣六丁,凿开混沌见双青. 湖通南北澄冰鉴,山断东西列画屏. 掩雨龙归霄汉暝,网鱼船过水云腥. 乘风欲往终吾老,角里先生在洞庭”,这是明朝初年诗人杨基写得《题太湖》,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北宋末年频繁出现。北宋政和元年(1111 年),太湖遭遇冰封。这不是太湖地区的个别天气,而是整个中国的气候也遭到了巨变,早在1110年泉州就遭遇了大雪天气,1178 年给南宋宫廷上供的福州荔枝全部被冻死。
在靖康之变前后,气候异常频繁出现。靖康元年的夏天出现了丰收季节的暴风雨,“既熟大雨,所损七八”,百万勤王大军成了乞丐。金军到达汴梁在11月24号,攻克汴梁是在闰11月25日,在整整一个月的攻城期间只有寥寥几天是晴天,其他时候不是雨雪交加,就是连着下暴雪。在暴风雪的帮助下,金军越过了北宋的江河和护城河,击败了各路援军,打进了汴梁城。
气候对于农业社会影响巨大,加上政治上扣分,不少时候还真就是老天给一个王朝的衰亡推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