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年,成吉思汗第一次出兵西夏,开启了他霸业的起点。1227年,成吉思汗又在西夏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22年时间四次亲征,成吉思汗为何对西夏如此"情有独钟"。
成吉思汗的说法是因为西夏资助了他的敌人王罕父子,但是世人普遍认同的说法是,打西夏是为征服金国做准备。蒙古灭亡西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有一个原因却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钱",因为西夏实在太富裕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成吉思汗被欧洲人誉为"世界的征服者"。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蒙古帝国的扩张等同于定居民族的开疆拓土。其实,游牧民族对土地的感情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深,蒙古人的领土意识是随着与农耕文明的交流不断频繁后培养出来的。
蒙古高原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尤其是干旱少雨的漠北。单一的畜牧业很难为蒙古人带来足够的生活和生产物资。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前,漠北诸部又经历了长期混战,给社会生产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不仅普通牧民生活难以为继,就连贵族们都过着极度贫困的生活。
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在其著作《草原帝国》中说过:游牧民族与定居民族的关系是以"胆怯的效仿"和"嗜血地袭击"交替出现的。
蒙古帝国是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草原游牧贵族通过多年征战,建立的封建君主制国家。游牧民族人人能骑马,个个会射箭,正是因为无休止的战争,全体蒙古男性都被打造成了特别能战斗的职业骑兵阶层。
"进行掠夺在他们看来是比进行创造性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的事情",成吉思汗也曾说过:
"男子最大的乐事,在于压服乱众和战胜敌人,将其根绝,夺取其所有的一切,迫使其结发之妻痛哭,骑其骏马,纳其美貌之妻以待寝席"。
战争掠夺已经成为蒙古帝国最主要的生产方式,所以他们需要不断扩张。可在帝国建立之后,蒙古高原的人口和牧场已经按照等级分配完毕,为了保证帝国的运转,他们必须向外扩张。
除了掠夺粮食和商品,西夏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自汉唐以来开辟的,从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到西域的"丝绸之路"大部分在西夏腹地。从辽河流域过阴山,穿越居延海到天山南北的"居延路"中段也在西夏北部。
同时西夏还是漠北通往中原、西域的必经之路。成吉思汗的死敌克烈部的王罕父子在战败后,就是从西夏逃往畏兀儿(维吾尔)的。作为控制东西、南北交通的战略要地,西夏即便不是南方实力最弱的国家,成吉思汗也很有可能最先拿其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