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虽然有三个政权,但是曹魏和蜀汉应该是最受关注的两个政权,而刘备和曹操这两个开创者或者说奠基者,他们的形象也相当的丰富和鲜明。曹操和刘备可以说是一对宿敌,然而在另一方面,他们在创业前期的关系却比较融洽。即便关系破裂成为仇敌,多少也有一些英雄相惜的味道。那么这两个风云人物,在汉末三国时期的乱世中有怎样的纠葛呢?
刘备与曹操的合作
(相关资料图)
在没有产生明显的利益冲突,或者立场冲突的时候,曹操和刘备可以说是一对很好的伙伴,至少是一起扛过枪的战友关系。广义上的三国时期可以从"黄巾起义"开始,这是众多三国人物粉墨登场的大舞台。在"黄巾起义"当中,曹操以骑都尉的身份剿灭颍川黄巾,参与"长社之战",与皇甫嵩、朱儁消灭黄巾渠帅波才。刘备的起点不如曹操,没有这样的表现机会,但也跟随邹靖镇压黄巾军。
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刘备与曹操可能没有交集,但是根据《汉末英雄记》中的记载,至少在东汉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二者就有过接触,而且关系匪浅。在中平五年,各地黄巾余党复起,加上有望气者预言京师当有兵灾,汉灵帝组建自己的嫡系部队——西园军。曹操成为西园军的典军校尉。不过军队似乎需要曹操自行招募。刘备就曾经与曹操一起到沛国征兵。
次年汉灵帝去世,由于何进与宦官争斗的原因,董卓控制了东汉朝廷。曹操拒绝与董卓合作,逃到陈留己吾首唱义兵,参与"荥阳之战"。虽然表现不算太好,但也是关东联军当中的重要人物。刘备也在关东联军当中,不过没有具体表现的记载,也没有与曹操的关系的记载。
曹操和刘备一起镇压黄巾军,一起到沛国募兵,一起参与讨伐董卓。虽然不久之后两个人一个依附袁绍,一个依附公孙瓒,在立场上反而成为敌人,但是他们之间确实有一定的交情。这也能够解释在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刘备投奔曹操后,曹操能与刘备"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给予刘备超过理解的优厚待遇。
从刘备的视角,以及郭嘉、程昱等曹操谋士的眼光来看,刘备是需要可疑的,需要防备的。但是从一些史料上来看,曹操对刘备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疑心。首先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关系破裂,曹操打算主动进攻袁绍,和刘备商量这件事。这说明在曹操心中刘备并不是汉臣这种"外人";其次在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袁术在穷途末路下打算投奔袁绍,曹操令刘备率军阻拦袁术。如果曹操不信任刘备,是不会有这样一次军事行动的机会的。
刘备与曹操的战争
虽然刘备和曹操曾经是亲密战友,但是最终还是走向了彻底的对立面。上文小编已经提到了,在讨伐董卓失败之后,曹操依附袁绍,刘备投奔公孙瓒。在当时地方军阀形成两个对立的军事联盟,一方是袁绍、曹操、刘表;一方是袁术、公孙瓒、陶谦。刘备和曹操站在对立的立场上,也有过刀兵相见的经历。
这个时候刘备和曹操虽然是敌人的身份,但是并非主观意愿,而是受到大环境的携裹。在当时袁绍和公孙瓒才是北方的大人物,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都是小弟的角色。而在建安三年刘备投奔曹操,但是暗中却反对曹操的时候,二者的立场已经出现彻底的裂痕。因为在这个时候,曹操已经控制了汉献帝,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而刘备作为汉室宗亲,立场上当然站在汉室一方。
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刘备与国丈董承参与"衣带诏事件"。从接受衣带诏之后,刘备已经彻底站在曹操的对立面,而且很难有缓和的余地。《蜀记》中记载,在一次郊猎当中,关羽甚至劝说刘备直接刺杀曹操,可见刘备集团对曹操的态度。不过刘备终究没有下手,而是趁拦截袁术的命令脱离曹操。双方的战争彻底开始。
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占领徐州,被曹操亲自率领军队击败;随后刘备投奔曾经的敌人袁绍,参与"官渡之战",率领军队到汝南帮助袁绍牵制曹操;袁绍败归河北之后,刘备投奔刘表,在南阳盆地继续与曹操集团作战,一度北伐到叶县,在曹操远征三郡乌桓的时候劝说刘表袭击许县;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刘备先是在"长坂坡之战"中惨败,后来联合孙权取得"赤壁之战"、"南郡之战"两次对曹操的重要战役的胜利。
刘备的崛起难以避免。这个时候刘备和曹操反而交手不多,曹操向西北方扩张,刘备向西南方进军。最后在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刘备主动发动"汉中之战"。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汉中之战"的尾声,刘备已经占据"汉中之战"的主动权,曹操也率领大军进入汉中,这是曹操和刘备两个英雄人物最后一次交手。刘备终于取得胜利,曹操带着"鸡肋"般的遗憾撤出汉中,他的人生也走向了暮年。
彼此的认可
虽然曹操和刘备大部分的人生都是敌人,但是他们彼此之间也互相认可对方的雄才大略,颇有一些英雄相惜的味道。在刘备暂时依附于曹操的时候,曹操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当时曹操的实力远逊于袁绍,刘备更是没有立锥之地。曹操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足见他对刘备的认可。这段话在《三国演义》中加入青梅煮酒的桥段,进行了更加精彩的演绎。
在"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对周瑜的态度是"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对刘备的态度则是"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在"濡须之战"中,曹操对孙权的态度是"生子当如孙仲谋",将其对比刘表的儿子刘琦、刘琮,虽然是一种肯定的评价,但还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毕竟辈分低),与刘备截然不同。从始至终,曹操都将刘备视为大敌,《条亮五事》中还有曹操派刺客刺杀刘备的记载。
而刘备对曹操的态度也是如此。虽然在道德上刘备认为"操以暴,吾以仁",但是在能力上,在整个曹操集团中,刘备只忌惮曹操一人,认为只要不是曹操亲自带兵,其他人都能够应付。在"汉中之战"中,刘备终于摆脱心魔,认为即便曹操亲自前来,也无法与自己争夺汉中。这也是一种肯定。在曹操去世之后,刘备还派人到曹魏吊唁。自己的老朋友、老对手病死,个中滋味或许只有刘备自己知道吧。
参考文献:《三国志》、《汉末英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