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李希烈反叛,仅当了2年皇帝值吗?
关键词:平梁崇义、平定淮西
【资料图】
前因:平梁崇义
781年,李希烈扫平梁崇义的叛乱之后,没有得到想要的封赏,就纵兵大肆抢掠。此时李希烈的反相已现。
▲梁崇义叛乱
后果:平定淮西
817年,李愬雪夜下蔡州,淮西彻底平定,唐朝声威复震。
▲李愬夜袭蔡州
过程始末
一、李希烈被任命为淮西节度使
784年1月,唐王朝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在汴州称楚帝,建年号为武成。两年后,李希烈被部下毒死,叛乱失败。
李希烈的叔叔李忠臣本来就是安史之乱叛军的成员,在叛乱进行中被唐军击败,之后投降朝廷,被任命为淮西节度使。
李忠臣人品很差,贪婪暴虐,又非常好色,经常奸污属下的妻女。属下忍无可忍,将李忠诚驱逐。随后,朝廷任命李希烈接替李忠臣的位置,成为新任淮西节度使。
▲安史之乱使大唐由盛转衰
二、李希烈多次平叛
李希烈身为朝廷任命的节度使,为何会反叛朝廷自立为帝?原来,在安史之乱后,河北、淮西、山东等地的节度使就处于半独立状态。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本来就曾经属于叛军成员,所以一旦有机会,就想闹独立,脱离唐朝的管辖。
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已经元气大伤,军事力量严重不足,无法派军队应战,只能利用一些藩镇压制另一些藩镇,让它们互相牵制。比如李希烈,就受到了唐德宗指派,让他去平定山西南道节度使梁崇义的叛乱。
梁崇义叛乱平定后,在782年,淄青节度使李纳又叛乱。朝廷任命李希烈为淄青节度使,前去讨伐叛军。
可李希烈趁机和李纳、幽州节度使朱滔、魏博节度使田悦、成德节度使王武俊等人结盟,共同起兵叛唐。李纳、朱滔、田悦、王武俊四个人分别称王,李希烈也跟着自称建兴王、天下都元帅。
这五个人一反,唐朝几乎失去半壁江山。李希烈为人非常残酷,属下都怕他,所以叛军作战比较拼命,经常打败官军。
▲唐德宗
三、泾源兵变
783年,李希烈攻汝州,趁着大雾向官军进军,结果官军后撤,李希烈占据汝州。东都洛阳处于李希烈的威胁之下,吓得洛阳士人四处逃窜。
接着,李希烈又攻打汴州和鄂州。唐德宗命令哥舒曜带兵反击李希烈,成功收复汝州。但是,在襄城之战中又被李希烈打败。
不过李希烈向四面扩张的行动多次被挫败,感觉形势不太妙,想要向唐德宗求赦免,唐德宗拒绝了,还下令说能斩杀希烈者,四品以上者得希烈官,五品以下者封户四百,庶民则免赋三年。
前方平叛不是很顺利,同时唐德宗后院又起火了。唐德宗为了平定李希烈等人的叛乱,下令调集多个节度使的兵马;其中泾原节度使麾下的士兵来到长安后,本以为能够得到赏赐,却只有粗茶淡饭,连饭都吃不饱。
于是泾源兵发生兵变,连泾原节度使本人也管不住。泾源兵占据长安,大肆抢掠;唐德宗只得带着皇后、皇子、大臣们仓皇出逃。
与此同时,李希烈被唐德宗的强硬政策激怒,又多次打败官军,并且率领全军三万人围困哥舒曜。得知泾源兵变、皇帝逃跑的消息,官军士气低落,哥舒曜被李希烈打败,逃到洛阳去了。
▲泾原兵变
四、李希烈反叛
李希烈趁机进攻汴州,进入汴州后运土筑路,如果进展太慢就用人来填沟壑。叛军的作风就是这样残暴。接着,李希烈在汴州称帝。
面对这种局势,唐德宗改变了策略,在784年正月下罪己诏,声称自己长于深宫之中,不懂怎么治国,导致天怒人怨,实在是有罪。
所以宣布赦免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朱滔等人的罪过。这一招确实管用,一方面激励官军的士气,另一方面分化叛军。比如田悦,就不太想继续叛乱,结果和朱滔打了起来。王武俊则干脆投降了朝廷。
李希烈逐步陷入孤立的境地,连续被官军打败,丢掉汴州,退守蔡州。这时,李希烈的地盘越来越小,四面被官军包围,很明显叛乱是要失败了。
正巧,李希烈吃牛肉之后不舒服,病倒了,其亲信陈仙奇趁机指使医生毒死了李希烈。陈仙奇还把李希烈的老婆孩子也杀掉,一起将首级送到长安。由此,李希烈叛乱被平定。
▲唐朝藩镇割据
结论
李希烈叛乱是晚唐藩镇割据局面的一个体现。唐德宗为了平定各处的叛乱,只能采取姑息政策,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李希烈叛乱虽然被平定,但是淮西藩镇依然割据一方,直到唐宪宗时期才得以平定。
【参考文献】《中华上下五千年》《旧唐书》《中外战役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