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是康熙和发妻赫舍里皇后所生的嫡长子,也是史上最后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他经历了三年里两立两废,纵观历史也仅有一位。胤礽文武双全,有治国之韬略,善于理政,胤礽的悲剧,无非是权势的欲望膨胀,他的势力对康熙皇权具有挑战性,君与储君,父与子之间天然不可调和的矛盾。
胤礽幼年、青少年阶段表现良好
(资料图片)
康熙四年,康熙迎娶辅政大臣索尼之孙、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为皇后。
康熙十三年五月,赫舍里皇后在生出胤礽两个时辰后,因难产而撒手人寰,为了弥补英年早逝的发妻赫舍里,康熙把所有的心思和爱都倾注胤礽的身上。
康熙十四年,正值三藩之乱,军情紧急之际,康熙把刚满周岁的胤礽册封为太子。
康熙之所以选择在平定三藩时机册封太子,康熙深知胤礽关系重大,便决定早定国本,稳住人心,尤其是为了安抚索额图。
康熙为了胤礽此后能顺利继承皇位,可谓是用心良苦、亲自抚养和训诲:
“告以祖宗典型,守成当若何,用兵当若何,而教之以经史,凡往古成败,人心向背,并事事精详指示。”
康熙南巡北狩,都命胤礽跟随身边,并亲自传授治国之道,胤礽就这样带着父亲的拳拳爱心,健壮成长起来。
胤礽从小聪明好学,不管是骑马射箭,还是儒家经典,都非常熟练,而且待人彬彬有礼,因而很受康熙的欢心。
康熙外出巡时常把他带在身边,为的是让他多历练,幼年时骑射就颇有成绩,五岁随康熙狩猎,射获了一鹿五兔。
康熙二十年,胤礽八岁时,康熙还特许他出阁读书,并亲自挑选饱学之人给他陪读。
之后,康熙还特意请了品学兼优的大学士李光地、耿介当胤礽的老师,康熙希望教他学问同时,又教处世立行。
胤礽成年后,康熙为了培养胤礽,不仅让他代行祭祀大殿,还让他参与朝政,康熙每次出巡时,都会让他留京坐镇,代理监国。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亲征噶尔丹,为了在这个阶段多历练胤礽,特意留他在京师坐镇,处理各部院奏章,并主持各种的政务。
太子胤礽在京师表现得非常好,文武百官都对他的表现赞不绝口,康熙更是给他赞赏有加。
然而,随着胤礽年龄增长,却越来越让康熙感到很失望,胤礽的变化,除了康熙无度的宠爱外,还有臣民拥戴,使他逐渐膨胀,变得越来越乖张。
胤礽一废的原因
康熙与胤礽的第一次隔阂,是在康熙首次亲政噶尔丹的时候,因在塞外生了一场病,于是召三阿哥胤祉和太子胤礽来看望。
当时康熙的病况很严重,整个人都憔悴很多,面色蜡黄,但胤礽却表现出没有关心、体贴之意,反而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康熙对他既失望又痛心。
胤礽自幼衣食无忧,加上康熙宠溺,侍臣的阿谀,这使胤礽逐渐养成了享乐奢华的生活,任性骄纵,高傲无礼,不思奋进。
后来,依仗着皇太子的身份,随意谩骂,肆恶虐众,甚至对父亲康熙也少了几分的敬意,对诸兄弟也极少有仁爱之心。
康熙十四七年五月,众皇子随驾巡幸塞外途中,康熙的皇十八子胤祄突发急病,康熙心疼爱子,心急如火,但胤礽却无动于衷,丝毫没有关心这个弟弟的病况。
康熙气愤的责备“绝无友爱之意”,毫无做兄长的样子,结果胤礽非但不自我检讨,还直接与父亲顶撞,加上大阿哥告发胤礽的种种恶行,让康熙非常地失望和不满。
康熙一气下令起驾回京,途中夜里,康熙又发现胤礽夜里在他的帐外窃看,让康熙一度怀疑他有图谋不轨,有弑君之意,为此让康熙“昼夜戒慎不宁”。
塞外巡幸发生了几件事,促使康熙与胤礽矛盾激化,终于让康熙下定废黜他的决心:
“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
当年九月,康熙宣布胤礽多项罪行,将其圈禁,宣布上谕之后,康熙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伤心,痛哭扑地。
胤礽被废后,太子虚位,诸皇子们虎视眈眈,明里暗里斗,争斗愈发不可遏制,这也为康熙晚期的“九子夺嫡”埋下了祸根。
胤礽二废的原因
胤礽被废后,康熙发现胤礽的行为怪异,疯疯癫癫,直到皇三子胤祉揭发大阿哥胤禔用魇镇陷害胤礽后,康熙对这个儿子胤礽欲有疼惜之心,于是以“狂疾顿除,改而为善”之说辞,再次复立胤礽太子之位。
然而,胤礽他经历了一次“冷宫”之后,非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耿耿于怀,暴戾乖张,大有不轨之意,彻底让康熙失望。
康熙四十九年,“会饮结党案”发生,胤礽在策划逼父尽早让位,康熙见胤礽毫无吸取教训,康熙怒不可遏,因此父子之间发展到不可调和地步,康熙决意再次将胤礽废黜。
即向诸位皇子宣布:胤礽的种种行为是狂疾所至,以至大失人心,这祖宗的大业绝不能托付他的这样的人。
胤礽虽然有种种的失误,但在治国的能力还是得到康熙肯定的,所以康熙在诏书中依然承认胤礽““学问材技,具有可观”。
康熙对诸位儿子的定义是“内襄政本,外领师干”,但事实上,胤礽以太子身份多次监国,他的周边势力必然就会慢慢形成了。
加上其他兄弟政治势力也各自形成,野心澎湃,必然对胤礽的太子之位构成的威胁,但这场斗争是胤礽无法控制的。
胤礽经历两立两废,除了自身的原因,还有势力之间的斗争。
康熙五十年十月,康熙将太子的党羽耿额、齐世武、鄂缮、悟礼等一并锁拿,拘禁在宗人府中,并严加审讯。
因为这次案件牵连臣僚众多,审讯将近半年多之久,在第二年四月定案,康熙下旨将耿额等人治罪。
康熙以“胤礽不仁不孝,徒以言语货财嘱,此辈贪得谄媚之人,潜通消息,尤无耻之甚”,并将太子的党羽一一剪除。
而且康熙皇帝在二次废太子后,表现得非常平静,不像第一次痛哭扑地,这也意味着,康熙皇帝对胤礽彻底失望,彻底放弃了胤礽。
胤礽北康熙圈禁在咸安宫,直至雍正继位后,1724年12月死于紫禁城咸安宫,享年51岁。
结语
康熙对胤礽的培养,可以说是殚精竭虑,胤礽的前期不负康熙期望,表现良好,并得到康熙的肯定和称赞。后期却自甘堕落,胤礽随着年龄的增长,手里的权力已经满足不了自己的欲望,导致自己越走越远,最终触及康熙底线,经历两立两废的悲剧。胤礽的悲剧,何尝不是康熙的过错,给胤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是康熙,让他跌到尘埃的也是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