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述的是辽史。契丹辽王朝科举取士开始于获取燕云十六州后,辽太宗为了适应管理燕云地区的需要,在燕云地区的汉人和渤海人中实行科举取士。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并没有形成科举考试制度。辽景宗朝虽然正式建立了主持科举考试的常设机构一-礼部贡院(976年),但并不规范,也只是不定期地举行科举考试而已。辽圣宗朝下诏自统和六年(988年)在全国推行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一次,从此辽廷科举考试步入正轨。
辽廷官员任用主要是通过世选和科举两条途径。世选是契丹部族社会的固有制度,是契丹贵族的一种特权;科举主要是在汉人和渤海人中选士。也就是说,汉人和渤海人要想出仕为官,主要是通过科举途径。因此,在辽圣宗朝之前,由于科举考试不规范,汉人和渤海人进入辽廷政权机构工作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辽圣宗朝在全国推行科举考试,而且是每年一次这就给汉人和渤海人进入辽廷政权机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从而使大量的汉族和渤海知识分子进入辽廷政权机构工作。客观地说,这也是契丹辽王朝走向鼎盛的一个主要因素。
辽圣宗非常注重人才的选拔和任用,特别是注重科举取士。他亲政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科举制度,始行殿试,制定贡举法,开科取士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由原来每年只取录进士不超过10人(1004年以前),增加到30-50人,从而为辽廷储备了大量的人才。辽太平五年(1025年),辽圣宗有一次果园宴会,京城的百姓知道后,前往果园观看。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