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到底是什么材质做的,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我,也困扰了无数的专家和学者,那么我们就先从和氏璧到底是什么材质说起。相信很多人可能都会以为和氏璧是和田玉做的,这种错觉来自于各类影视剧之中的道具使用,以及它们的名称,你看和田玉和氏璧都姓何,所以和氏璧就一定是和田玉做的,和氏璧的和是楚国人卞和的和,不是和田玉的和。而且其实从和氏璧被发现的故事之中,我们就能很明确地判断出来和氏璧与和田玉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故事一开始所交代的地点楚山。
【资料图】
楚山在哪呢,其实原文的楚山指的是楚国的山中,因为春秋时期的楚国主要就是在现在的湖北境内,而且根据当时的楚国国都的位置,我们不难确定当时的这座大山就是大致位于现在湖北省襄阳到荆州一带的金山,那么关于和氏璧的材质是否是和田玉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因为整个中国只有新疆,青海和云南怒江地区出产和田玉,湖北省是不出产和田玉的,所以和氏璧的材质肯定与和田玉无关。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了不出产难道就不能用西域运过来的和田玉来做吗,没错确实可以,但韩非子的故事很明确说了卞和发现的璞石就采自楚山,而并非来自其它的地方,所以和氏璧不是用和田玉制成的而是楚国当地的玉种,这一点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那么最有可能的材质会是什么呢?我们先看一看古人的记载之中是否有关于和氏璧的描写。
和氏璧因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始皇手里被改成了传国玉玺,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大力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原先各国的文字几乎都被它毁于一旦,也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所以早先可能关于和氏璧的记载,也就只剩下了战国末期的韩非子的卞和献玉的故事,以及战国策之中的一句话,“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这句话就是说了当时的4个国家分别的国宝。
周国有几砥厄,楚国有和璞也就是和氏璧,这两个都是美玉,而宋国和梁国的可能是夜明珠之类的东西,不过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文字只证明了和氏璧的存在,但却丝毫没有提及和氏璧到底长什么样子。所以很多专家和学者就认为,既然称之为璧就应该是圆盘状,璧薄中间打孔的样子,我们从汉代出土的各类玉璧之中确实看到了这种东西,但这就一定证明和氏璧也是这个样子吗?此处就搞出了一个很大的矛盾点。
如果说和氏璧是玉璧的造型,它就一定没有办法改造成“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的传国玉玺,但如果不是玉璧的造型那和氏璧又为何会称之为璧呢?我们再一次回到韩非子的故事之中他在末尾处是这么写的,“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其宝玉也,遂命名曰和氏璧”,这里说的相对模糊但结合全文来看。此处应该指的是工匠是当着卞和和楚文王的面,抛开了璞石之后就得到了宝玉,楚文王当即就命名其为和氏璧了。
也就是说得到宝玉之后都还没有其它的任何动作名字已经定下来了,那么和氏璧的造型呢,很可能只是剥离了皮子,将玉石完全显现出来的样子,按照珠宝圈的说法来说就是一块随行的玉料,而且按照故事的说法90多岁高龄的,卞和还能带着璞石到处跑可见其体积也不甚大,但制作一方方圆四寸的玉玺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有的小伙伴可能发现了我在这一直强调是韩非子的故事。没错,后世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基本认为韩非子只是一个预言家,用各种各样的故事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就像和氏璧的故事一样,他想讲的无非是做人不要,急躁单看表面未必能够识得宝玉。暗喻一个人并不能只看长相,而是要看其内心是否纯洁,所以我们还是得根据正史来加以考证。
在正史之中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很可能是宰相李斯,命人用陕西当地的蓝田玉制作而成的,这样一来传国玉玺出自和氏璧也极有可能只是我们老百姓一厢情愿的故事性描绘了,不过上面的论证也只能说和氏璧和传国玉玺之间。未必有什么联系和传承,但和氏璧既然被史料承认其存在过,就一定会有制作它的材料,而玉出楚山之中又脱不开湖北这个范畴,那么我个人认为最有可能的材质就是现在湖北出产的月光石或者绿松石,这两种矿石在湖北及其周边都有出产,且根据一些古代文献的描绘也能从侧面加以证明。
唐末五代时期的杜光庭在“录异记”之中说,“藏星至今,坠入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前两句是猜测和氏璧原本是一颗陨石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后两句则很关键是为数不多的关于和氏璧的描写,侧面看全是绿色的,正面看起来是白色,这种在不同的角度观看颜色会发生变化的现象,我们现在在珠宝圈里边称之为“变彩”,那么变彩这种现象在月光石和欧珀之间比较常见。
但湖北只产月光石不产欧珀,所以月光石的可能性极大。虽然月光石按照现在来看并不是什么很贵重的宝石,但放在2000多年前从未见过此物的人们觉得很稀罕也就不奇怪了,别如说月光石,,就连玻璃和水晶这种现在很常见的东西在战国时期都属于极度珍贵的物件,我们再来说说第二种可能的材质绿松石。
绿松石最常见的几种颜色。分别是绿,蓝,黄,白,且一块料子上通常能够见到几种颜色混杂在一块,还伴有黑色的铁线。一些精品的绿松石要么纯净如琥珀一般,要么就像大理石一样色彩幻化,形同一副天然的风景画,所以如果说是绿松石也能勉强说得通,不过我们要注意一点。也就是这个对和氏璧描写记载的年代已经是唐末乱世,杜光庭看到的东西到底跟和氏璧有什么关系我们都不得而,知也许他也只不过是道听途说就随手记下来了而已,好了论证到这里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第一和氏璧虽然早见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但在“战国策”和“史记”等正史材料之中都有记载,其真实存在性还是比较大,但其材质首先与和田玉无关,很有可能是湖北出产的月光石或者绿松石。
第二和氏璧与传国玉玺很可能也没有关系,传国玉玺采用陕西蓝田玉的可能性最高,但在随后的朝代更迭之中遗失。后世朝代也按照自己的猜测,用和田玉制作过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国玉玺,上面都按照传统刻上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8个大字,以证明自己作为天子的合法性,但它们使用的国玺和秦始皇的第一尊传国玉玺没有关系,至于人们为何非要将和氏璧和传国玉玺绑定在一块。我只能说那是一种中华文化渊远流长的美好祝愿,也是一种中华文明从未断绝的象征。好了关于和氏璧的故事和下落我们就聊到这,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给我点点赞,如果顺手关注一下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