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起宋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桥兵变有被称为黄袍加身,皇帝的龙袍被穿在赵匡胤身上,他被拥为皇帝,胁迫前朝帝王退位。
(资料图片)
古代的酷刑数不胜数,是为了让百姓能够屈服于这些手段,达到维持秩序的目的。一般罪犯的死刑都是断头,因而古代有刽子手这个职业,他们个个身材魁梧,面露凶相,罪犯在他们的刀下都只会害怕求饶。其实刽子手只不过是听从官员命令下手,他们并不具有决定权。为何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会停手?因为这13个字,谁都不敢下刀。
宋代相关法律规定:“凡死囚临刑叫冤者,再勘问陈奏”,这13个字成为很多人的救命稻草。意思是说如果行刑当天在刑场有叫冤的百姓,刽子手就需要刀下留人,案件有机会被重新审理,避免出现诸多的冤案错案。每当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这四个字时,就会马上停下手上的动作。他们也害己没有听见,导致杀死一个无辜的人,担当不起这样的责任。
影视剧中常常有这样的片段,经常有人快马加鞭赶去刑场,大喊一声“刀下留人”救下了犯人。这样的情节确实有存在的合理性,并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在宋朝,只要说自己是含冤入狱的,就可以让官员重新审理自己的案子,而且不仅仅只是一次审理。嫌犯可以喊冤多次,最高可达五次,这样不管是什么样的案件,也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这样的弊端也显然可见,一次次的重查案件,必定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若是真的通过重审案件,让受冤的人得到清白,这也是值得的。可有些人并不是这样,他们抓住这样的漏洞,想着逃避刑罚,一次次的拖延时间,甚至最终得以被无罪释放。宋朝秉持“不滥用刑罚,错杀无辜”的观念,所以宋朝获死刑的人非常少,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
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发现,宋朝多年下来被执行死刑的人数也只有两位数。宋朝对于实行死刑有详细的说明,不同的罪行都有明确的刑罚规定,有很多详细的划分。很多罪犯看似作恶多端,但并不具备死刑的条件。司法也因制度化的管理越来越标准化、严格化,有效地减少了被执行死刑的人数,让宋朝的司法制度越来越人性化,合理化。
虽然被实行死刑的人数有所减少,但死刑一直存在,并没有被废除。死刑的存在一定有它的合理性,符合当时的统治制度。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有不少人认为可以废除死刑了。一是认为死刑有违天理,不符合道德,应被制止。二是认为死刑的存在并没有有效减少罪犯的存在,犯罪率依旧很高。
三是认为死刑过于极端,如果有人真的被冤枉,执行死刑之后,即便案件得到平反,人也已经不可能再回来了。四是认为执行死刑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大量资源。关于废除死刑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人对此自然会表达不同的态度。存在即合理,死刑当今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社会的发展还没有到可以废除它的地步。
废除死刑在社会法律健全,人人能够知法守法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至今还面临一个问题,死刑被废除后,需要什么样的新法律来防止那些有心之人。在大多数人心中存在一种“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观念,社会上也总会存在一些不法之徒。死刑在现代尚且还不能废除,在封建的古代更是不可能被废除的。盲目的废除死刑,只会让那些不法之徒乘虚而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死刑总有一天会被替代,被废除。即便有一天死刑被废除,也会有新的东西束缚人性。这个世界上有好人就会有坏人,想要达到大同社会,仍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向着美好的方向前进。
参考资料: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