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每日商报
商报记者 陈敏娜 整理自甘草医生
在人体的五脏六腑中,“胃”这个器官很贴心。因为,即使你不疼胃,胃也会“疼”你!“十人九胃”的说法,所言非虚。
中医典籍《灵枢·五味》篇中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意思就是说,我们的日常饮食入口后,需受纳于胃腑,再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用以滋养人体的脏腑、经络以及四肢百骸。
胃气充足,则人体吃得好、能吸收,身体健康程度高;如果胃气受损,五谷不能消化,身体会越来越消瘦,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就可能出现各种疾病。
不过你知道吗,养胃不对,努力就白费了。很多人养胃时就关注两个字“暖”和“软”,认为有胃病就该吃温暖的、易于消化的食物。
可是,有人胃痛,吃了热食后反而更严重了,这是因为没有分清“寒”和“热”。
中医看胃病,大约90%都是“胃寒”。胃寒主要是由于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的一种症状。再加上现在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
胃腐熟食物需要热量,胃中无火,就无法腐熟食物,长此以往,我们胃的消化功能和免疫功能不断减弱,导致胃病频发,还可能因此造成营养不良、体弱多病。
要解决胃寒,就要学会补虚、散寒。火生土,即心火生胃土,也就是说,补充心火,心火足就能让胃火旺,这也就是五行所说的“虚则补其母”。
举例来说,大家可以在煲汤或做菜时,加一些温补心阳的药材,如肉桂、干姜等,以助胃生火;受寒时也可以煮一点生姜红糖水喝,生姜、红糖都有散寒的作用,可以帮助顾护阳气。
也可适当多吃羊肉、牛肉、黄鳝、生姜、胡椒、龙眼等。此外,还可通过将热的粗盐袋敷在肚脐的位置(神阙穴),能温阳散寒、通调肠胃,有利于扶正祛邪,促进病体的康复。在餐前1小时,餐后半小时热敷即可。
胃火不足会出现胃寒,胃火过亢则会出现“胃热”。轻微胃火盛者,好像永远吃不饱,经常有饥饿感,俗话称为“慌饭”,中医称为“消谷善饥”;到火盛至某一个阶段,胃部出现发炎现象,就会变成什么都吃不下,可以说是物极必反。
胃热的解决方法是清热、滋润。
对于胃热刚起的患者来说,适当吃凉性的药食材可清热泻火、滋阴生津,比如生菜、苦瓜、梨、西瓜、薄荷、金银花、菊花、薏苡仁等,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
胃火长期过重,必然会伤及阴分,就好像烧锅炉一样,锅里水也会被烧干,长期胃火重必然会导致胃阴的亏虚。
所以对于久病患者就要滋养胃阴了。石斛、麦冬、玉竹、芦根、乌梅、沙参、生地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要注意饮食清淡,高热量食物会提供火气,上火时不宜多吃水分低的食物,如油炸类、饼干、花生等坚果,改以蔬菜、清汤等低热量饮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