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上游新闻
城口,地处大巴山南麓重庆最北端,位于渝、川、陕三省(市)交界处,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城口曾是重庆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去年8月又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近年来,城口抢抓发展机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路上正探索着城口发展模式,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口发展的最大优势
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村民吃上“旅游饭”
“我们要趁这几天天气好,把房间收拾出来,还有不到半个月就是‘五一’劳动节了,要提前做准备。”一场春雨过后,天气放晴,彭绪桃的龙潭别院开始忙碌起来。
农文旅融合是城口最大的发展潜力。2017年,城口启动建设3个重点集群片区,厚坪乡龙盘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是其中之一,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着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龙盘样板”。
▲厚坪龙盘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
“去年的毛收入有70多万元,每年都要请10多个周边村民在店里务工,他们每年也能拿到固定收入2万多元。”彭绪桃说,得益于龙盘旅游集群片区的快速发展,周边的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
“原来破旧的泥土房瞧都没人瞧一眼,如今却成了网红打卡点,好多游客专门过来拍照、拍短视频,也带动了我们黄金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东安镇黄金村党支部书记陈尚艮介绍,老旧房改造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为集体经济组织创造了收益。该镇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引入市场主体合股联营,每年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让乡村旅游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故土乡愁。”是城口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大特色,传统村落、农耕文化、乡土风味……给予游客误入“桃花源”,走进“田园诗篇”之感。
当前,城口加快推进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建设,亢家寨国家5A级景区和亢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项目推进顺利,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岚天岚溪、厚坪龙盘等4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全面运营,河鱼两扇门集群片区30余家高端民宿已逐步投放市场,双河八台天寨集群片区启动建设,全县大巴山森林人家达到2000户,床位23000张。
▲正在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城口亢家寨景区
唱好产业兴旺“重头戏”,发展现代山地特色生态效益农业
“我们家种植独活已经有五六年了,风险低、效益高,不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城口县明中乡金池村村民郭永玖说道。
正值春耕春播季节,明中乡的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在中药材种植基地播种中药材独活。
“我们乡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近2万亩,按照‘一村多品、多品一业’和‘名贵品种+重点品种+一般品种’的发展思路优化种植模式。”明中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乡已建成金池村孟家园100亩黄金种植示范园、四合云燕100亩贝母种植试验园、万家湾500亩连翘种植示范片、双利大湾专业合作社种植的500亩独活示范基地、环山公路5000亩独活种植示范带等中药材基地。全乡中药材年产量达600吨以上,带动村民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农业产业让群众有干头、尝甜头、有奔头,进而激活了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城口地势偏远、交通不便,耕地面积仅占4.8%,有大量坡地,产业发展条件有限。”城口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口将着力打造一批拳头品牌农产品,目前,已有“三品一标”地理标志农产品98个,龙头企业39家,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铺设,城口将化区域劣势为区域优势,让城口特色农产品走得更远、卖得更好,提质发展城口现代山地特色生态效益农业,实现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
▲城口县厚坪乡,通过大棚种植培养移栽到野外进行“贴树”种植的曲茎石斛
近年来,城口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绿色强农、品牌富农之路,围绕“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在“鸡窝地、巴掌田”探索发展现代山地特色生态效益农业,精耕细作“两种两养”优势特色产业,配套发展庭院经济和家庭产业,构建起“山上中药材、林下山地鸡,坡上核桃树、百花中蜂蜜,香菌巴掌田、杂粮鸡窝地,火炕老腊肉、冷水生态鱼”立体化农业产业格局,逐步打开城口产业兴旺新局面。